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贵州省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B.地跨寒温热三带,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C.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 D.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当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我国纬度跨度大 B.我国地势落差大

C.我国经度跨度大 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关于下图中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简称蜀    B. 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②省

C. ③省是湖北省,简称鄂    D. ④是吉林省,行政中心是长春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我国是省级行政中跨经度最广、纬度最低的分别是(    )

A.新疆、甘肃 B.云南、陕西 C.内蒙古、海南 D.西藏、四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

A.云南、甘肃 B.贵州、吉林 C.陕西、河南 D.四川、湖北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区是(    )

A.滇、粤、闽、台 B.滇、桂、粤、台

C.滇、桂、闽、台 D.台、粤、桂、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黑河——腾冲线是我国(      )

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 B.人口地理分界线 C.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              D.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背景是人口(    )

A. 老龄化现象严重    B. 死亡率增高

C. 出现负增长    D. 向国外大量迁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

C. 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D. 人口数量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如下图示意了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的省份。

红包流出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简称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汉族 B.满族 C.壮族 D.藏族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我国汉族主要集中在(     )

A.西北和东南部 B.西北和东北部 C.东部和中部 D.西南、西北、东北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山脉中为弧形山脉的是(  )

A.天山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分别指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和四川盆地

C.四川盆地和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高原和盆地是(    )

A. 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C. 黄土高原和准噶尔盆地    D. 内蒙古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读图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B.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C.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D.④﹣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云南十八怪”中有这样的说法:“火车没有汽车快,袖珍小马好能耐”,这反映了当地的地形特点是(    )

A.山高谷深,冰川广布 B.峰岭众多,山路崎岖

C.土质疏松,沟壑纵横 D.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小兰描述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喀斯特地貌广布,山美、溶洞多;山青水碧,四季如春。

小兰家乡可能会位于下列哪个地形区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冷的地方是(      )

A.漠河、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海南

C.漠河、海南 D.漠河、青藏高原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依据是(    )

A.农业生产活动积温 B.生长期 C.耕作制度 D.植被类型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诗歌和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内蒙古高原水草丰盛、牛羊肥壮景象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反映了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伏旱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珠江流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海河流域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洪涝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我国如下图所示季风的活动造成的特殊天气是(     )

A.寒潮 B.梅雨 C.台风 D.冰雹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将民族与对应的民族风情连起来.

①傣族                                      A那达慕大会

②蒙古族                                    B 泼水节

③彝族                                      C风雨桥

④藏族                                      D火把节

⑤侗族                                      E晒佛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将中华五岳与其对应的省份连接起来.

①东岳泰山                                  A湖南省

②西岳华山                                  B山东省

③南岳衡山                                  C陕西省

④北岳恒山                                  D横跨山西、河北两省

⑤中岳嵩山                                  E河南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读中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__万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_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邻国: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④______;⑤______。岛屿:⑥______;⑦________。濒临海洋:⑧_________;⑨________

(3)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为______度,大部分领土位于______带(温度带)。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读中国山脉分布图,回答问题。

(1)A为________山脉,其南侧是___________盆地,盆地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

(2)字母B和C代表的山脉是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它们的名称是B_______;C________

(3)图中D山脉和E河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D代表山脉是____;E代表____河;这一分界线大致是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也是1月_______等温线。

(4)①是_________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5)②是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所在省份的简称是___________

(6)③地处__________________高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读“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图”和“夏季风图”,完成下列问题。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a_______——b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指的是___________季风。

(3)右图中数字代号①和②代表影响我国的夏季风。①应为___(方向)季风,来自_____洋;②应为______(方向)季风,来自_____洋。

(4)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①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季节。②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③夏季风强弱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___________灾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