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淄博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是一个( )

A.内陆国 B.岛国

C.海陆兼备的国家 D.半岛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歌曲《我爱你—中国》“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当你的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啊!你的南疆早已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现象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 纬度因素,经度因素    B. 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C. 经度因素,纬度因素    D. 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山东省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A. B. C. D.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我国自北向南依次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东海、南海、黄海 B.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图中甲、乙、丙、丁所在的省区与其简称及行政中心的连线,正确的是

A.————长沙

B.————武汉

C.————南昌

D.————广州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其主要目的是 ( )

A.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解决城市人口过多问题

C.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D.解决人口基数过大问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关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多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粮食产量少、生产落后 B.东部地区耕地多、气候好、经济发达

C.东部地区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 D.东部地区多草原、山地,地形起伏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某人骑自行车自驾旅行,路线如下图所示。他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最可能遇到的少数民族有(  )

①回族 ②蒙古族 ③傣族 ④壮族 ⑤维吾尔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B.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C.华北、东北和华南地区 D.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B.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C.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完成下面小题。

1.各种地形类型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的是:

A.高原 B.山脉 C.盆地 D.丘陵

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类型复杂多样 B.山区面积最大

C.各类地形交错分布 D.平原、丘陵多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

3.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大量砍伐林木,以满足市场需要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水电站

4.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最高,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干湿地区与所对应植被景观正确的是

A.湿润地区——草原 B.半干旱地区——沙漠和戈壁

C.半湿润地区——森林和草原 D.干旱地区——森林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梨,湖南、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等。这说明我国  (      )

A.气候复杂多样,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 B.夏季普遍高温,热量丰富

C.全国降水丰富 D.季风气候显著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河流与所流入海洋对应错误的是(   

A.珠江──太平洋 B.怒江──印度洋

C.雅鲁藏布江──大西洋 D.额尔齐斯河──北冰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属于我国内流河是(  )

A.长江和黄河 B.珠江

C.海河 D.新疆塔里木河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依据表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位于南方的河流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③河流含沙量大,最佳治理该流域措施是

A.植树种草 B.加固大堤 C.跨流域调水 D.修建水库

3.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对四条河流判断正确的是

A.①黑龙江②黄河③长江④珠江 B.①珠江②黑龙江③黄河④长江

C.①黄河②黑龙江③珠江④长江 D.①珠江②黑龙江③长江④黄河

4.下列关于长江、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自西向东流入黄海 B.都有结冰期

C.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D.干流都流经山东、江苏两省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读“影响我国的某种气象灾害移动路径图”,回答下列题各题。

1.这种气象灾害在我国出现最频繁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下列省区中,受此种气象灾害影响较严重的是

A.湖北省 B.青海省

C.福建省 D.甘肃省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16年入春以来,中国南方多省区由于连降暴雨,引发洪涝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下列对一些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A.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B.地震发生时在路边抱着高压电线杆

C.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 D.当被洪水围困时尽量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二、解答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读中国疆域图(甲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温度带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______带,四季分明;南部小部分地区处在______带,光热充足。 

(2)读甲图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其中A是______,B是__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其中F是______ 

(3)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c______、南海。我国有两大内海,分别是渤海和e______海峡。 

(4)写出乙图中下列数码所代表省区的名称:①______ 

(5)写出乙图中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简称:②______ 

(6)乙图中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台湾省、____________自治区和云南省。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读“中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已学知识,找出图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___,该山脉大致呈_____走向;属于第二、三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__,该山脉大致呈_______走向。

(2)青藏高原该地形区平均海拔在______米以上,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

(3)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____阶梯上,主要属于______(干湿地区),_____(温度带)。

(4)该图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该特点对我国河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分析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上表反映了我国一月南北气温差异______(大或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因素;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的特点:____________

(2)根据表格计算出广州气温年较差是_____℃,四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

(3)根据图中广州→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概括出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与图中______mm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因此,还是我国_____________干湿地区分界线。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长江、黄河为我国的两条母亲河,读下图回答问题。

(1)长江、黄河发源地所在的A地形区是______高原,两条河流都流入______洋。

(2)图中两条河流中,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的是______。长江的水能资源集中在______(上游、中游、下游)

(3)图中B地形区是______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______游,该地形区地表千沟万壑,这主要是由于严重的______造成的。

(4)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上建成的我国最大水利枢纽—— ______水利枢纽。它发挥的综合效益体现在那些方面?______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地形来看,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多发区以高原和_________为主。

(2)从降水来看,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多分布在年降水量______mm以上的地区。

(3)从分布来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第_____级阶梯泥石流和滑坡灾害最为集中。

(4)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以_________地区最为集中。

(5)从地形、降水两个方面分析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地形:_______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_

(6)结合右图,当发生泥石流时,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有效避灾?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