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A.人口分布不均 B.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C.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我国三级行政区划分别指的是

A.省,县,乡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省,地,市 D.国家,首都,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塔里木河的河水补给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    )

A.雨水,夏季 B.雨水,冬季

C.冰雪融水,夏季 D.冰雪融水,冬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月0º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D.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A.上游河段 B.中游河段 C.下游河段 D.中下游河段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青藏高原,原因是(    )

A.海陆影响 B.纬度影响 C.地形影响 D.洋流影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春联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沃野龙江稻谷香,林海雪原反映的省区分别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巨大的水能,其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山区面积广大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见网状分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冬季南北温差不大

B.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D.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外,我国大多数地区夏季普遍高温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黄海 B.渤海、琼州海峡 C.东海、南海 D.琼州海峡、台湾海峡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

A.南海沿岸渔场  B.黄渤海渔场 C.北部湾渔场 D.舟山渔场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 )

A.这里地形平坦,修路成本低

B.西部以铁路为主,东部以公路为主

C.经济发达,城市人口集中

D.可供交通建设的土地多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

A. 鄱阳湖 B. 洞庭湖

C. 太湖 D. 青海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修筑水库

C.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D.多挖几条入海河道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以下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风能 B.煤炭  石油 C.水能  地热能 D.风能  水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

A. 东北、西北、华北 B. 东北、西北、西南

C. 东北、东南、西南 D. 西北、西南、东南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我国很多农产品区的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耕作习惯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歌曲《我爱你—中国》“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当你的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啊!你的南疆早已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现象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 纬度因素,经度因素    B. 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C. 经度因素,纬度因素    D. 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节约水资源的是(  )

A.节水农业 B.随手关掉水龙头 C.生活用水用于浇灌绿地 D.洗碗时过量用洗涤剂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条件是

A.自然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雄厚

C.位置优越 D.劳动力资源丰富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习近平主席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提醒我们该如何处理人地关系,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

A.和谐发展,注重生态文明 B.尊重自然、切实保护环境

C.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 D.全力开发,相信人定胜天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西安等

②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③这里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④有很多旅游景点,如西湖、都江堰、苏州园林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山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B.草原地区发展畜牧业

C.河流、湖泊周围发展渔业 D.平原地区发展林业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中,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

A.京津唐 B.沪宁杭

C.珠江三角洲 D.辽中南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列就我国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以前,我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而自豪,而现在却有“地大物薄”之说。由“地大物博”变为“地大物薄”主要的原因是                          (   )

A. 人口总量增长,破坏浪费严重    B. 自然资源总量不足

C. 资源种类较少,利用率非常低    D. 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西气东输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管道运输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的城市和京广线与长江干流交汇的城市分别是

A.宝鸡、武汉 B.洛阳、南京 C.郑州、武汉 D.徐州、上海

 

二、解答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盆地(地形区),丙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为_______,乙、丁两省区为我国重要的畜牧区,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牧区和_______ 牧区。

(2)图中B所在地区耕地类型以_______为主,C所在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工业基地名称。

A __________,D __________

(4)填写图中数码所代表的铁路干线名称。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5)小红打算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去昆明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出发,经_______线、陇海线、宝成线、_______线到达昆明。经过的省会城市有:乌鲁木齐、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昆明。

(6)若A地区的有一大批钢材运往D地区,你认为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

(2)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布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________业。

(4)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处于我国的________带内;为缓解首都的缺水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条)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盆地A是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的________盆地,被称之为“聚宝盆”。

(2)E山脉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级阶梯上,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山脉 K东侧平原是_____平原,土地类型是_____,西侧的高原是地势坦荡,一望无际的______高原,适合发展______ 业。 G是世界最雄伟的______山脉,它被称为“地球之巅”。

(3)高原C和H以_______山脉为天然界线。

(4)F山脉处在我国地势第_____级阶梯和第_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上,其西侧为______省,____ 资源丰富,该资源著名的工业基地是_______ 。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__,该地区的小麦以______(冬或春)为主。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