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慢慢融化 B、吃进的食物被消化 C、电灯泡通电发光 D、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
2. 难度:中等 | |
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3. 难度:中等 | |
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C、2H:2个氢元素 D、: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
4. 难度:中等 | |
以下方法得到的水,其纯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吸附 C、沉淀 D、蒸馏
|
5. 难度:中等 | |
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虾青素是由三种原子构成 B、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4 C、虾青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虾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粗盐提纯中蒸发时用玻璃棒是为了受热均匀 B、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0g氯化钠和80g水 D、碳酸氢铵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增加肥效
|
8. 难度:中等 | |
日本福岛核事故引起世界关注,而“加碘食盐可防核辐射”的谬说则引起中国的抢盐风波。加碘食盐中所含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3 C、+5 D、+7
|
9. 难度:中等 | |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小强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了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甲 乙、丙、丁…… A、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常见的合金 不锈钢、焊锡、生铁 C、常见的还原剂 氢气、木炭、一氧化碳 D、常见的碱 烧碱、纯碱、孰石灰
|
10.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
11. 难度:中等 | |
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 4CrO3 + 6H2SO4 = 2X + 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
|
12. 难度:中等 | |
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各加入5g镁和5g铁,镁和铁全部反应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 A、偏向加铁的一边 B、偏向加镁的一边 C、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无法确定
|
13. 难度:中等 | |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下图所示是教科书的一幅插图,“点燃”两字是某同学做的听课笔计。下列几位同学复习时对图中蕴含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
A、此反应为H2 + Cl2 2HCl,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1:2 C、生成物易溶于水,所得溶液pH<7 D、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但必须有助燃物质,如Cl2
|
14. 难度:中等 | |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 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跳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
15. 难度:中等 | |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下列对图表资料的使用能达到目的是( ) 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断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离子间能否在溶液中共存 C、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某元素的质量 D、根据元素周期表查出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
16. 难度:中等 | |
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
17. 难度:中等 | |
(4分)中考期间同学们很辛苦,要注意生活中的点滴才能保证中考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衣服以纯棉质地为佳。鉴别纯棉与涤纶可用 方法。 (2)均衡膳食。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蔬菜 B、牛奶 C、大米 (3)严禁吸烟。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毒性作用最大的有 、 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 (4)常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你能闻到窗外的花香是因为 。
|
18. 难度:中等 | |
(3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字母序号)。
(2)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的功能。 (3)厨房中如果有少量的天然气泄漏,能否用水吸收? (填“能”或“不能”)。
|
19. 难度:中等 | |
(3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填物质序号)。
|
20. 难度:中等 | |
(5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选择 装置组合来制备和收集氧气(填字母编号)。 (3)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 。
|
21. 难度:中等 | |||||||||||||||||
(5分)某同学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梳理。 (1)填写下表空格中的化学式:
反思:根据以上盐中的金属元素的排列,可以得出是依据 顺序归纳整理的。 (2)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下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3)此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许多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如图)。比如①用稀硫酸除铁锈;②古代记载的湿法冶金技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中“曾青”是指硫酸铜溶液。请从①、②中任选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2. 难度:中等 | |
(5分)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神奇的表演,向装有不同固体的试管中滴入适量不同的无色液体,产生了不同的现象。老师让同学们参与互动进行猜想: (1)若固体为白色粉末,加液体后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固体可能是(任写一种,下同) ,液体可能是 。 (2)若固体为白色,无气体产生,所得液体温度降低。则固体可能是 ,液体可能是 。 (3)若固体为黑色粉末,加液体后有气体产生,则黑色粉末可能是 。
|
23. 难度:中等 | ||||||||||
(7分)小军同学在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时,对一些沉淀物质的颜色产生了兴趣。老师告诉他氢氧化铜是蓝色、氢氧化铁是红褐色,让他自己探究氢氧化亚铁的颜色。下面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查阅资料] (1)铁有两种氢氧化物,它们可以分别由相对应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而制得。 (2)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 (3)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 [提出猜想] 氢氧化亚铁是浅绿色。 [实验过程] 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现象。请补充完成下表:
[学习交流] (1)氢氧化亚铁是 色而不是浅绿色。 (2)小军联系到CO2与C的反应,认为FeCl3溶液可以转化为FeCl2溶液。你认为小军的理由是
|
24. 难度:中等 | |||||||||||||||||||
(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探究孔雀石(一种铜矿石)的组成元素。他们取50克孔雀石粉末,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绿色的孔雀石逐渐变为黑色粉末(假设:孔雀石中的杂质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在此过程中他们测定了五次,相关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 。 (2)表中“X”的值为 g。 (3)实验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