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 难度:中等 | |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
3. 难度:中等 | |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碳原子 B. 氧原子 C. 氧分子 D. 二氧化碳分子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 观察气体颜色 B. 闻气体的气味 C. 插入燃着的木条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
5. 难度:中等 | |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Fe3O4 —— 四氧化三铁 B. 2H —— 2个氢元素 C. O2 —— 2个氧原子 D. Na —— 钠离子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Mg+O2 MgO2 B. 4P +5O22P2O5 C. 2H2O2H2+ O2 D. Fe +O2 Fe3O4
|
7. 难度:中等 | |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
8. 难度:中等 | |
区别CO和CO2两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 分别通入水中 B. 测量它们的密度不同 C. 检验它们是否有毒 D. 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是氧化物 C. 都含有氧原子 D. 都含有氧元素
|
10. 难度:中等 | |
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 s内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 C. CO2 D. H2O2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H2O C. KCl D. H2SO4
|
13. 难度:中等 | |
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 一氧化碳 B. 尼古丁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
|
14. 难度:中等 | |
在2X + 5O2 == 4CO2 + 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CH4 B. C2H4 C. C2H6 D. C2H2
|
15. 难度:中等 | |
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核外电子数为 A. 2 B. 6 C. 8 D. 14
|
16. 难度:中等 | |
对O和O2-两种粒子的判断,错误的是 A. 核电荷数相同 B. 化学性质相同 C. 质量几乎相同 D. 都属于氧元素
|
17. 难度:中等 | |
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 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 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 C. 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 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苏打水 C. 白醋 D. 蒸馏水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20. 难度:中等 | |
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 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 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 D.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
21. 难度:中等 | |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绿色”水处理剂,已知其化学式为K2FeO4,则Fe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6 C. +5 D. +4
|
22. 难度:中等 | |
某种氮的氧化物可用作医用麻醉剂,其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N2O
B. N2O3 C. NO2
|
23.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有机物(C9H10O3)的分子模型,该有机物是一种高效食品防腐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由3种元素组成 B. 该有机物能减缓食品变质 C. 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1 D. 该有机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24. 难度:中等 | |
(6分)在①干冰 ②氧气 ③碳酸钙 ④高锰酸钾等物质中(填写序号) (1)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颜色为紫黑色的是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写出上述物质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5. 难度:中等 | |
(6分)右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2)乙物质由 组成;丙物质由 构成。 (3)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 (4)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
26. 难度:中等 | |
(8分)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D中的X为 ,氯原子的符号是 ,钙离子的符号为 ; (2)①②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3)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字母)。
|
27. 难度:中等 | ||||||||||
(6分)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上用甲和乙合成丙。甲、乙、丙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1)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构成的。 (2)丙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3)已知物质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为 。 (4)甲和乙合成丙的反应中,甲、乙、丙的微粒个数比为 。 (5)现有10 g 的甲和60 g 的乙混合反应制取丙,反应一段时间后,经测定剩余甲的质量为4 g,则剩余乙的质量为 g。
|
28. 难度:中等 | |
(4分)已知A、B、C、D、E、F六种物质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①②③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其中A、B、C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为化合物,D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化物,F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
请回答: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 A + B → 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B + C → 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D + E → F : 。 ④ F → D + E : 。
|
29. 难度:中等 | |
(7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___ ,其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验满的方法 。 (3)通过F装置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 。 (4)此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
30. 难度:中等 | |
(6分)化学小组同学提取足量某火灾现场周围的空气,并探究该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实验装置如下所示。向装置中通入气体样品一段时间后,高温加热D中的药品。
请回答以下问题(提示:请阅读小资料): ⑴ 装置B的作用是 。 ⑵ 根据实验中出现的 和 现象,能判断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⑶ D、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D 、E 。 ⑷ 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应如何改进 。
|
31. 难度:中等 | |||||||
(6分) 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设计(注:图中部分固定装置省略,由分液漏斗滴入内置试管的液体量如图所示)。
图1 图2 ⑴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⑵ 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硫酸,与碳酸钠充分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H2SO4 + Na2CO3 == Na2SO4 + H2O + CO2↑。 ①通过仔细观察,两条试纸发生的变化是 , ②乙同学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此他认为以上实验现象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次是 。 ③乙同学认为此装置还可以验证以下实验结论,请将实验操作填入下表:
|
32. 难度:中等 | |
(3分)通电分解36g水,可得到氢气多少升?(标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
33. 难度:中等 | ||||||||||||||||
(3分)某同学取回矿石样品,他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方法是:取矿石样品8g,将40g盐酸溶液分四次加入,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上表中m的数值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要制取4.4g二氧化碳,需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