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 难度:简单 | |
紫薯(见右图)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取用块状固体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会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6. 难度:中等 | |
有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硅是氧化物 B.“干水”是纯净物 C.“干水”就是“干冰” 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
7. 难度:中等 | |
小明同学在家泡了一杯白糖水。他将白糖放到热水里,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白糖完全溶解后,他发现杯子里的糖水液面比原来低,糖水“少掉了”。他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发现最后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泡糖水时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大白糖的溶解度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并形成了饱和溶液 C.凉的糖水比热的糖水浓度大 D.糖水“少掉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
8. 难度:中等 | |
树状分类法是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图所示的是一种树状分类的运用实例。下表所列的分类与右图分类不相符的是
|
9. 难度:中等 | |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C.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
10. 难度:中等 | |
右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 C.t2℃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t1℃时,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80g
|
11. 难度:中等 | |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C 铁粉和炭粉 用磁铁吸引 加稀硫酸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测pH 加稀盐酸
|
12. 难度:困难 | |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无色溶液X是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 D.硫酸钠溶液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现向圆底烧瓶a、b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两种固体,再各滴加10mL的稀盐酸(足量)。观察到在U形管中左边液面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最终左右两边液面高度相平。则a、b中加入的固体分别是下列四组物质中的 a b A 1g锌 1g铁 B 1.06g碳酸钠固体 0.84g碳酸氢钠固体 C 1g碳酸钠固体 1g碳酸氢钠固体 D 0.65g锌 0.56g铁
|
14. 难度:困难 | |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相符合的是 A.图①: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B.图②:水的电解 C.图③:向HCl与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 (OH) 2溶液 D.图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
15. 难度:压轴 | |
某K2CO3样品,一定含Na2CO3、KNO3和Ba(NO3)2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A.肯定有KNO3 B.肯定有KNO3,还可能有Na2CO3 C.一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
16. 难度:中等 | |
(1)现有H、O、C、N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写一个): ①汽水中含有的酸 ; ②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主要成分之 ; ③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④制作叶脉书签的碱 。 (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 ①填写下表。 ②下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 请你在下图圆圈中处将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产物补充完整:
|
17. 难度:中等 | |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盐酸除铁锈 ( )反应 (2)电解水 ( )反应 (3)将黑色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中加热,通入氨气(NH3)则生成红色的铜、水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⑵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序号,下同)。 ⑶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同学们利用B和F装置,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
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其主要原因是 。 ⑷若用如图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导入端为 (填“a”或“b”) ⑸用右图I所示的矿泉水瓶进行对比实验,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应作的对比实验是 。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9. 难度:困难 | |
某校课题研究小组到电镀厂考察,了解到铁件镀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流程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①写出流程Ⅱ中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流程Ⅱ废水中含有的物质有 ; ②经测定:流程Ⅳ中废水的pH为4,废水中一定没有 ; ③流程Ⅳ废水中除流程Ⅰ、Ⅱ引入的物质外,还含有 ,请设计简单 方案来证明你的推断: 。
|
20. 难度:困难 | |||||||||||||||||||
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固体沉淀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结晶水合物受热后易失去结晶水,如CuSO4?5H2OCuSO4 + 5H2O↑;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③无水氯化钙可做吸水剂;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室温晾干得蓝色固体。 Ⅱ.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用下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到下列现象: (1)上图中无色气体为 ,所以猜想二不成立。 (2)向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实验现象为 , 。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 Ⅲ.定量测定固体的组成: 设固体为Cu(OH)2?CuCO3?XH2O,为测定其组成,称取24.0 g蓝色固体。继续进行实验: 图中注射器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x关闭,y处打开;拉注射器时,x打开进空气,y关闭。 实验步骤:①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反复推拉注射器;③称量B、C、D、E、F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加热B处玻璃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⑥再次称量B、C、D、E、F的质量。 问题探究: (3)进行步骤⑤的操作中,注射器活塞要缓缓推动的主要目的是 。 数据处理: (4)某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方法,测得以下数据:(假定每步反应都完全)
E装置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 通过计算确定固体化学式中的X的值。 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