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从去年开始,我市中考统一采用无纸化阅卷,要求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择题答案标号涂黑,2B铅笔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
2.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下列物质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3.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4.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5.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6.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五官的使用符合实验要求且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
7.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原因是( ) |
8.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列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
9.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2011年3月11日日本因9.0级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由于受错误舆论的影响,导致我国部分地区不明真相的民众争相抢购加碘食盐来防止辐射.我国在食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则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
10.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约能源.如图所示的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节能的是( ) |
11.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
12.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13.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如图所示的四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且易产生倒吸现象(溶液进入气体发生装置中)的是( ) |
14.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轻的是( ) |
15.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人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6.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善于归纳和总结是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小明把与数字“三”有关的部分化学知识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归纳与小结,其中错误的是( )
|
17.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
18.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下列各组溶液中,必须另加试剂才能鉴别开来的一组是( ) |
19.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 |
20.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在一定条件下,让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再冷却至常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21.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铝原子;(2)氢氧根离子;(3)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22.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1)从氮气、氦气、氧气、氯化钾、硝酸钾、葡萄糖六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②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③医院为病人输液补充能量的物质是; ④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 (2)“苹(凭)什么”是继“蒜(算)你狠”、“豆(逗)你玩”之后又一网络流行语.豆腐干是南宁市中山路小吃街的特色食品之一,制作豆腐干的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填字母). A.辣椒 B.食盐 C.黄豆 D.植物油 (3)上海在举办“世博会”期间,街道上安装的路灯大部分都是LED灯,为其供电的装置接受阳光照射后,便可将能转变为电能. |
23.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为了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按如图的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够燃烧,而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如果停止往装置甲通人氧气,燃着的白磷将会. (2)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未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也叫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填“低于”、“等于”或“高于”)白磷的着火点. |
24.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4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2)物质A和物质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3)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是:(从微观角度描述). |
25.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多数是用铜制做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和性. (2)下列汽车配件及用品中,用合金制做的是(填字母).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 ①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氧气)和. ②喷漆前需将铁制品放人稀盐酸中除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初期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这是因为生成了(填化学式)的缘故;反应进行一会儿,又可以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6.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如图所示,某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且左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有气体产生”的游戏规则,以玩“盖房子”的游戏方式来学习几种重要物质之间的有关知识. (1)请根据上述游戏规则从Cu、CO2、CuSO4溶液、Na2 CO3,溶液四种物质中选出适合图中③、④、⑦三处位置的物质:③______,④______,⑦______. (2)向盛有物质⑤的锥形瓶里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滴人物质②并振荡,至溶液刚好褪成无色时,溶液的pH______7. (3)物质③和物质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27.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失去电子. (1)Ca、Mg、K三种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2)Ca、Mg、K三种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根据这三种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已学过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推测:金属单质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______(任答两点). (3)能证明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的方法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例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Cl2+2NaBr=2NaCl+Br2; Br2+2KI=2KBr+I2↓;I2+Na2S=2NaI+S 由此可以判断硫(S)、溴( Br2)、碘(I2)、氯气(Cl2)四种非金属单质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的是______. |
28.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已知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以下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2O、SO2和CO2. 【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得知:①CO2、S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③SO2可与酸性的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④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蓝色胆矾. 【实验探究】用以下A-D四个装置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1)本实验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如下图所示三种装置中的______装置(填序号). (2)为了验证三种产物,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整套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顺序是(按导管口连接的先后顺序):发生装置导管口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装置D中的无水CuSO4变为蓝色,由此得出产物中有______的结论;同时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装置C中品红溶液( I)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中品红溶液( I)褪色,说明产物中有______,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说明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能确认反应产物中有C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实验结论】本实验提出的猜想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S02↑+C02↑+2H2O |
29. 难度:中等 | |
(2011•南宁)某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该纯碱样品于试管中,加入85.6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8.8g气体.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10.0g.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