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12月)(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最近,世界各国正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这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耗量的指标.下列各种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概念的是( )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分类是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现有药品硫酸铁,下列各组中的物质与它同属一类物质的组是( )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下列有关实验仪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水的消毒剂常用氯气(C12)、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有效成份为Ca(ClO)2]等,这三种都含有( )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对下列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氧气,其中反应快、能耗少、污染少、操作简便的是( )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快点结晶出来,应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某两种物质(共含三种元素)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manfen5.com 满分网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 H10O5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为探究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和乙两学生分别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100g.甲向其中加入6.5g锌粒,反应结束时观察到锌粒完全消失;乙向所取稀硫酸中加入13g锌粒,反应结束时观察到锌粒有少量剩余.有关实验的推理一定正确的是( )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下列四组物质中,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下列用于鉴别H2、CO、CH4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比较可行的是( )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现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manfen5.com 满分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解释
A化肥硫酸铵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硫酸铵和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B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比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快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的机会比在固体间接触的机会多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质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2008•雅安)硫酸亚铁在强热下可发生反应:2FeSO4 manfen5.com 满分网 Fe2O3+X+SO3↑,则X的化学式是( )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09•厦门)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M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09•孝感)如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08•眉山)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008•杭州)抗氧化剂能吸收氧气,降低食品内部及周围环境中的含氧量,阻止氧气与食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小明发现新买的茶叶包装盒内有一个印着“抗氧化剂”字样的小包,内装灰黑色粉末,该粉末的成分最可能是( )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008•齐齐哈尔)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因疏忽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分析以下原因,其中一定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是( )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根据化学方程式A+NaOH═B+H2O,B、A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 )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manfen5.com 满分网(2008•山东)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二、解答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填上反应的类型,在指定的横线上填上反应现象.
(1)生石灰作干燥剂时的反应:______,(______);
(2)加热“雪碧”汽水时的反应______ H2O+CO2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2.下列关系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
manfen5.com 满分网
请填下列空格:
(I)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黑色固体甲______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黑色固体乙与X的反应______ Cu+CO2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本题有a、b两小题,考生任选一题解答,不得两题都解.若两题都解,则以a小题计分.)
a.利用农作物发酵生成的葡萄糖(C6H12O6)进一步分解可以得到乙醇.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______.葡萄糖在酒化酶催化下分解为乙醇和另一种常见气态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C2H5OH+CO2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为得知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能产生多少克氧气,甲、乙两同学分别采取了以下方法:
(1)甲同学的方法(实验法).
将15.8g高锰酸钾充分加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为1300mL.
(2)乙同学的方法(计算法)
【解析】
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manfen5.com 满分网×100%
=manfen5.com 满分网
=40.5%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5.8g×40.5%=6.4g
答:(略)
请回答:
(1)甲同学实验制得的氧气,约相当于相同条件下______mL空气中所含的氧气.(精确到l mL)
(2)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乙的计算方法明显错误,本题不能采用该方法计算氧气质量的理由是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  B.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  C.氧气中含氧元素
(3)请用正确的方法计算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毫升?(已知在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g/L.结果精确到l mL.)
(4)若实验操作无错误,则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manfen5.com 满分网(2010•吴中区二模)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请填下列空格:
(1)该图中的气体发生器对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
(2)该实验是利用反应产生的气体将广口瓶的液体排入量筒,根据排入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来来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的,则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
(3)将上述装置中的错误改正后,利用该装置测得的气体体积也会比准确值偏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2010•吴中区二模)某校初中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进行了探究.他们从该试剂瓶中取相同体积的溶液,分别盛于A、B、C三支试管中,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编号操作现象部分同学结论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______该NaOH溶液未变质
B加入过量稀盐酸______该NaOH溶液已变质
C滴入澄清石灰水______该NaOH溶液已变质
(1)请你在上表空格内填上相应的现象.
(2)B试管内盐酸必须过量的理由是______
(3)写出B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一定发生的反应______
②可能发生的反应______
(4)显然,他们的实验结论是矛盾的.实验中,根据______试管(填“A”、“B”或“C”)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