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A. 香蕉苹果 B. 蔬菜核桃 C. 米饭面包 D. 鱼鸡蛋 |
2. 难度:中等 | |
酸和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氢元素 B.氧元素 C.氮元素 D.金属元素 |
3.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科学家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液氢中含有H3+,则H3+属于(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
4. 难度:中等 | |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的途中坠毁,举世震惊.尽管科学家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但这决不会阻止人类对太空科学研究的步伐.该航天飞机用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N2↑+4H2O+Cl2↑+2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飞机飞行 B.高氯酸铵中Cl的化合价为+7价 C.从能量变化看,该反应的化学能不仅转变为热能还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D.高氯酸铵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
5. 难度:中等 | |
为测定水样中氯离子含量,需2%的硝酸银溶液.若用硝酸银晶体配制l00g该溶液,需加水( ) A.48g B.49g C.98g D.99g |
6. 难度:中等 | |
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D.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 )(括号内为杂质) A.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CuO(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KCl(K2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
9. 难度:中等 | |
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1+1”等于“2”的是( ) A.1mL酒精和1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 B.1g金属铁和1g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C.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醋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D.1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g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
10.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实验操作,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天明用10mL的量筒量取了6.5mL的食盐水 B.王倩用pH试纸测得某Na2CO3溶液的pH为10 C.朱琳用200mL的烧杯量取了125mL的NaOH溶液 D.张哲用托盘天平称取了16.5g硫酸铜晶体 |
11. 难度:中等 | ||||||||||||||||
利用化学实验可以鉴别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将本组待鉴别的物质都区分出来的是( )
A.A B.B C.C D.D |
12. 难度:中等 | |
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干粉灭火器中含有碳酸氢钠,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C.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水等混合可制成汽水 D.碳酸氢钠不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
13. 难度:中等 | |
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花费3000多万港币购回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在1760年铜铸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和虎首.普通铜器时间稍久容易出现铜绿,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而这三件国宝在240多年后看上去仍然熠熠生辉不生锈,下列分析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它们的表面都电镀上了一层耐腐蚀的黄金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它们表面的铜绿被酸雨溶解洗去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小,因此不易被氧化 D.它们是含一定比例金、银、锡、锌的铜合金 |
14. 难度:中等 | |||||||||||||||||||||||||||||
为研究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在实验田地里施用等量有效成分的化肥,对小麦的产量进行对比研究.下表(“√”表示施用化肥,“×”表示没有施用化肥)显示三年实验的结果:
A.氮肥可增加小麦的产量 B.没有施肥,小麦不能生长 C.对于增加小麦的收成,氮肥比钾肥效果好 D.同时施用含N、P、K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 |
15. 难度:中等 | |
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氯化钠 |
16. 难度:中等 | |
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镁,能减缓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的pH变化的情况符合下图中的( ) A. B. C. D. |
17. 难度:中等 | |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成了各级政府重要的工作目标.消除环境污染的方法很多,下列主要是依靠化学方法来消除环境污染的是( ) A.在燃料煤中添加生石灰 B.在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静电处理烟尘 C.用多孔吸附剂清除水面油污 D.降解塑料聚乳酸制品填埋在土壤中分解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象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
19. 难度:中等 | |
氢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近,其盐类化合物比较稳定,但撞击时会发生爆炸生成氮气,可用于小汽车防撞保护气囊,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HN3的水溶液pH<7 B.HN3能与NaOH反应生成NaN3 C.NaN3属于盐类 D.NaN3受到撞击时会发生爆炸生成氮气,是因为NaN3中本身就含有N2分子 |
20. 难度:中等 | |||||||||||||||||||
在下表的空格内写出相应的物质名称或化学式(分子式),并指出物质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
21. 难度:中等 | |
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缺锌者可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等保健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相对分子质量为455).请回答: (1)葡萄糖酸锌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至0.1%). (3)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那么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______mg.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生成产物中的水已略去).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B是一种常见的气体,H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F、H的化学式:A______;F______;H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HCl______; ②E+G______; ③B+D______. |
23.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例证是______. (2)小丽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帮小丽测出该土壤样品浸出液的酸碱性(只写出所用试剂的名称即可): ①______;②______; 如果检测的结果呈酸性,那么要改良此土壤,应该向农田里施加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你的实验方案是(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2005年3月29日在京沪高速公路淮阴段,一辆装载约30吨液氯(Cl2)的槽罐车与一辆货车相撞,大量液氯泄露,造成附近村庄28人死亡,三百多人中毒的严重事故.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气溶于水可制得氯水.氯水中发生了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因而氯水中含有盐酸、次氯酸(HClO)、和未反应的氯气.已知HClO可与NaOH反应生成NaClO,HClO与AgNO3不发生化学反应,HClO具有酸性、氧化性和漂白性,能将有色的有机物氧化生成无色物质. (1)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氯水中含有盐酸,其实验过程和现象为______. (2)在氯水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其原因是______. (3)氯酸钾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得氯气,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4)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氯气没有漂白性,而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其实验过程和现象为______. |
25. 难度:中等 | |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 )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______,B现象为______,C现象为______.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______(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_____,现象为______; 第二组同学滴加______,现象为__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
26. 难度:中等 | |||||||||||||
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为粗略测定周围环境中SO2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注:单向阀原理说明:当注射器推活塞时,①关闭,②打开;当注射器拉活塞时,①打开,②关闭. (1)甲、乙两同学欲对上述整套装置检查气密性: 甲同学是用手捂住试管(或微热试管),观察导管中是否有液面上升的现象.是否能?______(填能或不能); 乙同学是先从玻璃导管向试管中注入水,观察导管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是否形成高度差,且在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差是否变化的方法.是否能?______(填能或不能); 若上述两种方案均不能,请思考新方案,并填下列空白(若上述可行,则不填下列空白):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水(保证玻璃导管的下端浸没在水中),然后(填操作方法)______,看到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向试管中加入0.00127%的碘水10g,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后,再加入2~3滴淀粉溶液,配置成溶液A.测定指定地点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A溶液由______色变为______时表明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此时应停止抽气. (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SO2的最高浓度限值(mg/m3):一级标准:0.15;二级标准:0.50;三级标准:0.70.该课外活动小组分成第一活动小组和第二活动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记录抽气时间和次数如下(假定每次抽气500mL).请将下表填写完整(计算时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判断该地点的空气中SO2含量属于______(填数字)级标准,______(填“第一”或“第二”)小组的测定结果准确,另一小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两个小组所用药品和装置均无问题)______. |
27. 难度:中等 | |
小意和小思同学对化学计算很有心得.以下是他们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并完成相关问题.(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已知:2KClO32KCl+3O2↑,将10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收集所需量的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7.2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1)小意很快得到(10g+2g-7.2g)是______(填化学式)的质量,进而求出KCl的质量是______g; (2)小思依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发现题目数据有问题.请你通过简单的计算,论证他的发现. (3)如何才能更正该题呢?小意和小思认为有许多方法,例如将题目中“10g氯酸钾”改为“ag氯酸钾”,其他物质的质量不变,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