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
2. 难度:中等 | |
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市今年出现了近几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
3. 难度:中等 | |
对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产二氧化碳气体 |
4. 难度:中等 | |
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有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利用电热器取暖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 |
5. 难度:中等 | |
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出液体的体积 B.过滤 C.熄灭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 |
6. 难度:中等 | |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
7. 难度:中等 | |
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咀嚼米饭时会出现甜味,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绿色植物合成葡萄糖的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要提高澄清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升高该溶液的温度 D.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化学变化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水锈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一定会出现沉淀的是( ) A.Na2SO4、BaCl2、HNO3 B.KNO3、Na2CO3、CaCl2 C.MgSO4、NaOH、H2SO4 D.AgNO3、NaCl、HCl |
11. 难度:中等 | |
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除杂试剂或方法使用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O2+2NaOH=Na2CO3+H2O B.BaCO3+2HCl=BaCl2+H2O+CO2↑ C.Fe+2HCl=FeCl2+H2↑ D.2H2O22H2O+O2↑ |
15. 难度:中等 | |
2009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材料分类错误的是( ) A.氮化硼陶瓷--有机高分子 B.储氢材料镧镍合金--金属材料 C.机动车轮胎--复合材料 D.普通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
17. 难度:中等 | |
“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药物,而合成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存在于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莽草酸由22个原子构成 B.莽草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7:10 C.莽草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莽草酸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为CO2和H2O |
18. 难度:中等 | |
不能用来区分常温下饱和Na2CO3溶液、饱和Ca(OH)2溶液的试剂或方法是( ) A.稀盐酸 B.氯化钡溶液 C.酚酞试液 D.降温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2克氢气在20克氧气中点燃后生成20克的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
20. 难度:中等 | |||||||||
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生活常识 B.物质鉴别 C.安全常识 D.环境保护 |
21.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
22. 难度:中等 |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都含有氢氧根,所以含有氢氧根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B.由下列酸的命名(硫酸H2SO4、碳酸H2CO3)推测,HIO3命名是碘酸 C.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23. 难度:中等 | |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24. 难度:中等 | |
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镁,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镁,一定不含锌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镁和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镁,可能有硝酸银 |
25. 难度:中等 | |
氯气(Cl2)和氧气(O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CH4)反应.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由此推断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 (温馨提示:联想氯气(Cl2)和氧气(O2)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CCl4和HCl B.CCl4和H2 C.CH2C12和H2 D.C和HCl |
26. 难度:中等 | |
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
27. 难度:中等 | |
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6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
28. 难度:中等 | |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巨大,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以下有关金属腐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锈蚀 B.钢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C.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钢铁差 D.在钢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金属都可防止钢铁锈蚀 |
2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30. 难度:中等 |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M、P均为反应物 D.物质Q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31. 难度:中等 | |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稀硫酸除铁锈: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颜色是______. (2)宇宙飞船上利用氢气、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作燃料电池:______ 2H2O |
3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甲 、E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甲: C+E→丙+D: . |
33.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
34. 难度:中等 | ||||||||||||||||
a.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2)计算20g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 (3)计算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在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10.0g后,再加入68.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过程中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g.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试求: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 (2)计算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35. 难度:中等 | |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实验中,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 ③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色.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
36.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粉末和过氧化氢溶液制O2,其基本过程如下所述.请你根据该小组的实验过程,完成相应填空. 该小组第一次实验时,采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在实验时发现了如下问题: 问题一:实验时试管中有很多泡沫,有些泡沫甚至进入了导管.该小组在不撤换现用仪器的情况下,对该装置作了一定的改进,有效地阻止了泡沫进入导管,其可能的做法是:______. 问题二:实验时产生气体速度过快,收集一定量氧气时药品浪费较多.该小组决定用如图二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不仅解决了泡沫进入导管的问题,而且较好地控制了反应速度.该装置能较好控制反应速度是因为:______. 该小组在用图二装置制取氧气时又发现了新问题,发现有时候液体不能顺利地滴入锥形瓶中,相反有时会有气泡从分流漏斗中逆流而出,其原因是:______.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建议该小组对该装置作进一步的改进:在一根新的橡胶管两端配上导管,一头插入锥形瓶的橡皮塞上,一头配上相应的橡皮塞,将该橡皮塞塞在分液漏斗的上口.经过实验,发现改进后的实验比较顺利.若将图二装置与图三装置连接在一起,利用该装置测得反应生成气体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 |
37.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对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后余下的废液进行分析和实验,其过程如下: (1)为检验溶液中盐酸的存在,该同学首先对废液进行微热处理,其目的是:______;然后,他准备采用如下三个方案进行检验,请判断这些方案的合理性,并说出你的理由:
(2)该同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其实验现象如下: 刚开始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后沉淀逐渐下沉并逐渐消失,有少量气泡产生(一开始时几乎看不到气泡).随着碳酸钠溶液的不断滴入,沉淀、沉淀下沉、沉淀逐渐消失并有气泡产生的现象不断重复出现.等到碳酸钠加到一定量后,白色沉淀不再消失且逐渐增多而气泡却不再产生.则,刚开始时产生白色沉淀消失的原因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图象中的______ (填序号)能表示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随碳酸钠溶液不断滴入的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