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小明的食谱中有猪肉、米饭、食盐、矿泉水.从均衡营养的角度看还需增加摄入( ) A.维生素 B.糖类 C.无机盐 D.蛋白质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钙原子的( ) A.质子数为20 B.电子层数为3 C.最外层电子数为l0 D.核外电子数为40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现代化学技术可在只有水的条件下生产汽油 C.CO2会使全球变暖,所以大气中CO2越少越好 D.在使用乙醇等新型燃料时,也要注意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5. 难度:中等 | |
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 A.1mL B.2mL C.3mL D.4mL |
6. 难度:中等 | |
在厦参加国际磷化学会议的科学家认为无磷洗涤剂洗涤效果差,污染更严重,建议在建立磷回收机制后,重新使用加有磷化合物的含磷洗涤剂.对此的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含磷洗涤剂含有磷元素 B.只要解决污染问题,可能重新使用含磷洗涤剂 C.含磷洗涤剂含有磷单质 D.研究高效无污染的洗涤剂仍是化学家的任务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 ) A.厦大研制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比传统铂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4倍 B.美国科学家罗杰发现“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获得诺贝尔奖 C.厦门纳润公司川高分子材料生产的“隐形手套”,可保护人手不被浓硫酸腐蚀 D.美国科学家约翰等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获得诺贝尔奖 |
8. 难度:中等 | |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来制造分子,若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6H12O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氢原子 D.氮原子 |
9. 难度:中等 | |
“厦钨股份”正在研究和利用的白钨矿,其有效成分CaWO4中钨元素(w)的化合价为( ) A.+2 B.+3 C.+6 D.+7 |
10. 难度:中等 | |
对二甲苯(P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式为C8H10,则对二甲苯的( ) A.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 B.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C.每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 |
11. 难度:中等 | |
小明在研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物质时的下列做法,不正确 的是( ) A.采用网上查询的方法,查阅两种物质的有关资料 B.采用调查的方法,了解这两种物质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C.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D.采用将样品分别与盐酸反应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鉴别这两种物质 |
12. 难度:中等 | |
为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处 B.配制l0%的硫酸溶液时,在100mL量筒中加浓硫酸至10mL,再加水至100mL C.用胶头滴管吸取烧碱溶液时,在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捏紧胶头 D.过滤食盐水时,玻璃棒末端要靠在单层滤纸处 |
14. 难度:中等 | |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
15. 难度:中等 | ||||||||||||||||
为完成下列调查题而选择的调查对象或渠道,其中较不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
16. 难度:中等 | |||||||||||||||||
请应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完成下表:
|
17. 难度:中等 |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只要写一个): ;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 |
18. 难度:中等 | |
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象.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 .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 (3)再加入足量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其原因是: . |
19. 难度:中等 | |||||||||
我市正在建设海水淡化厂.下图是小红制作的海水综合利用图,请填空: (1)海水中还有一种最重要的物质没有在上图中列出,其化学式为: . (2)选择上图中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下表(各举一例):
(4)我市年人均水量为871m3,只有全国年人均的40%,福建省年人均的25%,远低于国际年人均水资源的警戒线1700m3,有专家建议我市可从空中和海水中获得水资源; ①从空气中取水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 ②从海水淡化厂排出的高浓度盐溶液也是污染物,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 |
20. 难度:中等 | |
写出将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转化为主要成分的化学方程式(括号内的为杂质): (1)Na2SO4 ( H2SO4 ):______; (2)Na2CO3(NaOH):______; (3)NaOH(Na2CO3):______. |
21. 难度:中等 | |
常见金属D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下(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友情提醒:本题中的字母是物质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是 ;E是 ;C是 . (2)写出上图中①③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③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22.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制氧气,请问答: (1)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应选用______ (填序号);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和收集干燥的氧气的装置应选用______(填序号); (2)装置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3)若用装置④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
23. 难度:中等 | |||||||||||||
小东对某农田的土壤酸碱性和改良方案进行研究.请填空: 取样:如右图所示在农田的四点,各取耕作层土壤约1kg,让其自然风干,磨成粉状后混合均匀备用(以下称为土样). 实验1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1)实验目的:______; (2)实验方法:取5g土样,放人碗底.加入自来水10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待 其静置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pH试纸(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上, 即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土样的pH; (3)实验记录:进行三次实验,测得pH分别为:3.6、3.5、3.7; (4)结果分析: ①从测定结果看,此土壤呈______ (填“酸”或“碱”)性; ②此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给予指出并改正:______; 实验2 用不同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的对比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土样酸碱性的改变情况; (2)实验方法:取三份土样各500g,分别加入0.2g不同改良剂和约l L左右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测定清液的pH; (3)实验记录:见下表
②为增强对比实验的说服力,在上述实验方法中,你认为对每种改良剂进行实验所加水量的要求应该是______; 实验3 改良剂用量的测定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使500g土样呈中性所需熟石灰的质量; (2)实验方法:______. (3)此实验结果的作用是: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③用途: ;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 (6)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 . |
25. 难度:中等 | ||||||||||||||||
“化学氧自救器”(又称“自生氧防毒面具”),其使用的生氧剂(主要成分是KO2)的作用原理为:4KO2+2CO2═2K2CO3+3O2 某研究小组取100g生氧剂,放入装置A中,加入足量水与生氧剂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KOH+3O2↑),测定反应前后装置A的总质量,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定结果如下:
(1)100g生氧剂与足量水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2)生氧剂中KO2的质量分数; (3)若成人每分钟正常需氧量为0.32g,则能维持成人正常呼吸20分钟的“化学氧自救器”,至少要装入这种生氧剂多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