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
2. 难度:中等 | |
某工厂的废水中只含氯化镁和少量盐酸,课外活动小组以此作为课题,探讨如何从中提取纯净的氯化镁固体.他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请你参加讨论: (1)方案一:选用镁粉为试剂. 往废水中逐次加入镁粉,当观察到______时,说明加入的镁粉的量已经足够,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和______,从而得到氯化镁固体. (2)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为试剂向废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观察到______时,停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为了得到纯净的氯化镁固体,接着进行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3)比较以上两个方案,假设实验中都没有损耗,那么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得到的氯化镁的质量是否相同?______,理由是______. (4)继续探究:请你设计新的方案,要求使用与镁和氢氧化钠不同类别的试剂,那么你想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化学式)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
3. 难度:中等 | |||||||||||||||||
小唐、小伍与小义三位学生去游泳池游泳,小伍对池内“蓝色水”产生好奇,引发了三人探究其中溶有什么物质的欲望.他们用一个洗净的可乐瓶盛满一瓶“蓝色水”,根据已有的经验共同讨论、设计、分工、合作进行如下实验: [作出猜想]根据溶液的颜色几位同学作出初步假设,在游泳池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实验验证]
[作出评价]由此可见,如果到游泳场中游泳后,应该及时去冲冼.从这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中,你认为进行科学探究须具备______精神. |
4. 难度:中等 | |
已知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已知:钾-紫色,钠-黄色,钙-砖红色,钡-黄绿色,铜-绿色.现将A、B两种化合物的溶液混合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反应均恰好完全): 试回答: (1)E的化学式______; (2)A、B、C、D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难度:中等 | |
用如图提供的装置与试剂,组装一套用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并回答问题. (1)实验时气体按图示从左向右移动,则这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处字母):CO→______.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Cu+CO2 |
6.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常用石蕊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已知:酸性物质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碱性物质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某学生想要通过碳酸氢铵分解产生的氨气来探究氨水具有碱性,而氨气不具有碱性,按图所示进行实验: [已知NH4HCO3NH3↑+H2O+CO2↑、2NH3+H2SO4=(NH4)2 SO4]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A烧杯中加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B管的作用是______. ②若氨气不具有碱性,则C瓶中石蕊试纸(填:变蓝色、不变色 下同)______,氨水具有碱性,则D瓶中石蕊试纸______. ③E烧杯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
7. 难度:中等 | ||||||||||||||||
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美国化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反应之一,烯烃复分解反应已被广泛应用在化学工业,尤其是制药业和塑料工业从中受益无穷. 早在1970年,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就已经详细地从理论上解释了烯烃复分解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并且列举了促进这种反应的催化剂的物质成分.1990年,肖万的理论第一次被理查德•施罗克应用在实践中并制造出效果优良的催化剂,两年后,罗伯特•格拉布又发展了施罗克的成果,制造出在空气中更稳定的催化剂. 在颁奖仪式上,评委会主席佩尔•阿尔伯格将烯烃复分解反应描述为“交换舞伴的舞蹈”.他亲自走出讲台,邀请身边的皇家科学院教授和两位女工作人员一起在会场中央为大家表演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最初两位男士是一对舞伴,两位女士是一对舞伴,在“加催化剂”的喊声中,他们交叉换位,转换为两对男女舞伴,在场记者随即发出了笑声.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有的反应如果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有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的探究. ①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甲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______ 同学的猜想,理由是______. ③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①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 A、2H2+O22H2O B、 C、 D、CaCO3+2HCl=CaCl2+CO2+H2 ②科学家将复分解反应描述为“交换舞伴的舞蹈”,并表演了其含义.我们也可以用符号表达式来表示复分解反应,请补全下式:AB+CD→______. ③你想过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反应BaCl2+Na2SO4=BaSO4↓+2NaCl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42-,而Cl-、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反应Ba(OH)2+2HNO3=Ba(NO3)2+2H2O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 ④请根据你的想象,在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3)从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事例中,你对科学的发明、发现或创造有什么认识?______. |
8. 难度:中等 |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种工业废水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用化学式回答: (1)当废水溶液中仅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______. (2)当废水溶液中仅含多种溶质时,除(1)中的溶质外,还可能存在的盐是______,______,______. |
9. 难度:中等 | |
(1)根据初中化学知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到蓝色沉淀,进一步将沉淀加热可生成黑色物质,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②______ CuO+H2O |
10. 难度:中等 | |
某课外小组查阅到:“过氧化钠(Na2O2)是种淡黄色粉末,它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于是他们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实验: 用嘴通过玻璃管对着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吹气,发现棉花剧烈燃烧,燃烧后的灰烬溶于水,加入盐酸会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据此推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按图甲所示完成装置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A中装人稀盐酸和大理石,则B装置 的作用是 ;反应一段时间后(此时样品仍呈淡黄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E中收集到的气体,发现木条马上熄灭.于是他们对此展开争论:甲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过量,E中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乙认为是二氧化碳被干燥后根本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E中收集到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则 观点是正确的,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此时可以采取的简便验证方法是 . 在证实上述观点后,他们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乙.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塞在漏斗管中,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则棉花会燃烧起来吗?并简要说明理由. . |
11. 难度:中等 | |
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已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内倒入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倒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22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 (2)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______. (3)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______. (4)判断实验步骤③中滴入的稀硫酸已过量的标志是______. (5)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排出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的体积.) (6)用上述装置不能测定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理由是______. |
12.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研究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试验: (1)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请你提出二点假设: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验证: ①将实验1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挤压胶头滴管,(醋酸跟草木灰反应原理为:K2CO3+2CH3COOH=2CH3COOK+CO2↑+H2O)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纪录数据. ②将实验2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将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纪录数据.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实验结论:______. (4)实验分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对结论进行解释______. |
13. 难度:中等 |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实验室中进行了氧气分别与碳、硫、铁反应的实验后,为了解该实验产生的气体对空气成分造成的影响,接着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在没有受污染的乙实验室中进行,取出适量甲实验室中空气样品的方法是______. (2)将取得的空气样品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3)若通入空气样品100mL,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99mL(导管内液体忽略不计),说明装置______中吸收了1mL气体.若这些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因产生______,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请写出你在做化学实验时,减少实验对环境污染的一种做法______. |
14. 难度:中等 | |||||||
“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颖看到这段话后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 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 实验二: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明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Na2CO3不存在的实验:
[表 达]小军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为了进一步研究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8.5g Fe粉放入一定量的CuSO4中,反应完成后,滤出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为9.2g. ②将9.2g固体与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消耗盐酸50.0g,根据实验绘制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图.求: (1)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 (2)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 (3)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______8.5g(选填“>”、“<”或“=”).对此结果作出你的解释______. |
16. 难度:中等 | ||||||||||
刘仪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如图)产生了兴趣.他拟定“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刘仪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四分之一,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的体积.刘仪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 你认为其中测量结果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现有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