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河南粮农为全国人民撑腰!”小麦中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铁及维生素A等.下列对小麦生产加工过程的叙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收割并颗粒归仓 B.发酵成啤酒 C.粉碎成小麦仁儿 D.碾磨成面粉 |
2. 难度:中等 | |
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能供动物呼吸 C.都不溶于水 D.密度都比空气大 |
3. 难度:中等 | |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
4. 难度:中等 | |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大米、小麦等能被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
5. 难度:中等 | |
根据你的生活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食用甲醛浸泡海鲜等食品影响健康 B.检查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C.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 D.日常生活中净化程度较高的净水方法是煮沸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某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物质的化学式为HO B.此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 C.此物质中一共由4个原子构成 D.此物质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
7. 难度:中等 | |
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化学在开发可替代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主要作用.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的是( ) A.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B.焚烧秸秆,迎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 C.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D.推行“限塑令”、回收废旧金属材料 |
8. 难度:中等 | |
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让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不含铜 B.滤液中含FeCl2和CuCl2 C.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D.滤液中含FeCl2和HCl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 能证明CO2与溶液反应 C. 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D. 此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
10. 难度:中等 | |
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铜片反应制取氢气:Cu+H2SO4=CuSO4+H2↑ B.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K2CO3+2HCl=2KCl+H2O+CO2↑ 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 D.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H2SO4=FeSO4+H2O |
11. 难度:中等 | |
从H、C、O、K、Ca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填化学式): 最简单的有机物 ;钾肥草木灰中的有效成分 . |
12. 难度:中等 | |
河南烩菜 (配料:粉条、瘦肉、食盐、青菜等)中含有的营养素有 (任写两种).生命也离不开水,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 (写出一种即可);净化过程充氯,就是向天然水中充入氯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
13.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请用理化知识解释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 . |
14.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现有下列仪器和①氯酸钾、②碳酸钙粉末、③块状碳酸钙固体、④稀盐酸、⑤稀硫酸⑥浓盐酸几种试剂. 利用所给仪器和试剂,实验室可以制的气体选择的试剂是 (填试剂编号),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 (填仪器编号)组装,该组合还可以是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发生装置,还需补充的试剂是 . |
15.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加热试管中的黑色粉末,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现象:①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 (1)黑色粉末中属于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产生现象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其中氧化剂是 ; (3)产生现象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16. 难度:中等 | |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将下列有关实验问题填写完整. (1)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不溶性杂质,净化方法是 ; (2)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不能选用盐酸的原因是 ; (3)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使结果偏 (填“大”或“小”).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化学反应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分别代表碳、氧、氮原子).请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写出你所获得的各种信息. (1)组成或构成:______; (2)变化、质量或数量:______. |
18. 难度:中等 | |
请按照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______ CaO+CO2↑ |
19. 难度:中等 | |
生产、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很多. (1)生铁属于______(填写物质类别),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经常在其表面涂上一层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粉末铝的原因是什么? (2)如图所示,某同学对实验室药品柜里的氧化铜瓶塞上的蓝色物质产生了探究欲望,经过查阅资料知道,该物质是氧化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______缓慢氧化生成的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小明从实验室里拿出一瓶密封保存良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如图所示,反复练习吸取该液体操作. (1)请根据图示信息推理、纠正该同学的错误操作. (2)一段时间后,他把该瓶中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惊喜”地又发现了气泡.请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原因. |
21. 难度:中等 | ||||||||||||||||||||||||||||||||||||||
硝酸钾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能够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硝酸钾属于化肥中的______.硝酸钾与任何酸、碱、盐都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原因是______. (1)为了探究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影响因素,某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的探究活动,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结论. 实验一:KNO3在20℃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
实验二:KNO3在2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
讨论:如果是气体物质,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其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因素还有______(写一种). (2)如右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硝酸钾饱和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填字母). A.冰块 B.浓硫酸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E.氧化钙 (3)请填充表中空白并根据下列实验和上述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已知水的密度约为1g/cm3)
(4)将10ml98%浓硫酸(密度为1.82g/ml)中加水稀释至100ml,取10ml该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制取氢气,请按要求完成系列问题的解答(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10ml98%的浓硫酸中含______g H2SO4.(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②列式计算消耗金属锌的质量. |
22. 难度:中等 | |
“‘创新’号列车跑得快,全靠‘智力引擎’带.”2011年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赵玉芬在“第五届郑州化学国际研讨会”上,表演了一场精彩的“魔术”:熊熊大火中,只要穿上一件“防火衣”,火苗就会从身边绕着“走”…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对这件“防火衣”兴趣火热.下列有关“防火衣”的大胆猜想不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在纺织品中添加了某种‘阻燃剂’ B.‘阻燃剂’成分可能是液氧 C.轻盈的“防火衣”将取代防火砖等笨重材料 D.若把纤维、阻燃剂一起压制,可制成防火门 |
23. 难度:中等 | |
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B.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C.在一定条件下C2O3能还原氧化铁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4. 难度:中等 | |
常温常压下,某气态物质含有2.68×1023个分子,而这些分子又含有8.04×1020个原子,则该物质是一种( )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以上都有可能 |
25. 难度:中等 | |
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二氧化碳分解为碳.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可能是氧气 D.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
26. 难度:中等 | |||||||||||||
洛阳“牡丹燕菜”的配料(海参、鱿鱼、鸡肉、食盐、白萝卜)中含有的营养素有 、 (任写两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和 ;有机物的命名与它的构成规律紧密相连,部分有机物分子组成表示如下.按此规律,丁烷的化学式应该是 ;推测已烷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使其中的无色液体与试管中的固体接触反应,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现象,请分别写出一个符合图中现象和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分解反应 ; (2)化合反应 ; (3)复分解反应 ; (4)置换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