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太阳能路灯 B. 烯煤取暖 C. 石油分馏 D. 风力发电 |
2. 难度:中等 | |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
3. 难度:中等 | |
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稀盐酸洗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洗衣液洗去衣服上的污渍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固体 |
4. 难度:中等 | |
2004年8月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国际奥委会禁止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其化学式为C17H21NO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期服用兴奋剂会给身体造成很多危害 B.可卡因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 C.可卡因分子中C、H、N、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7:21:1:4 D.可卡因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12+1+14+16 |
5. 难度:中等 | |
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盐酸 D.硝酸钠溶液 |
6. 难度:中等 | |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世博会前期,处理废水时加入活性炭以吸附水中的异味 B.世博会期间,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替代一次性饭盒,可防止产生白色污染 C.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使用的钢筋属于合成材料 D.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将汽车尾气中CO和NOx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
7. 难度:中等 | |||||||
临近中考,家长为了给学生增加营养,制定了如下食谱:
A.炒鸡蛋 B.蒸猪排骨 C.炖豆腐 D.炒瓜苗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盐水除水垢 B.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 C.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 D.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线 |
9. 难度:中等 |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该反应为( )
A.一定为分解反应 B.一定为置换反应 C.可能为化合反应 D.可能为复分解反应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将烧杯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
11. 难度:中等 | |
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意义. (1)两个氢原子 ; (2)钙离子 ;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
12. 难度:中等 |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于谦的“石灰吟”中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所表示化学反应为: ; (2)农业上用熟石灰和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化学反应为: . |
13. 难度:中等 | |
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建造淮安涟水飞机场时就是用了大量的钢铁. (1)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2)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用带U形管的胶塞塞紧,U形管内的水面处于同一高度,放置几天后观察到U形管内的水面 (填字母); A.a比b高 B.b比a高 C.一样高 D.无法判断 (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 ; (4)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 (填“合理开采矿物”或“节约金属资源”). |
14. 难度:中等 | |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为了了解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我们此地的废黄河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1)取水样,静置后过滤.为了使悬浮物快速沉淀,常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2)若要检验废黄河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3)若要测定废黄河水的酸碱度,可选择 ; (4)工作人员每天撑着小船在湖中打捞垃圾,其中塑料制品、易拉罐应投入下列 (填字母)垃圾桶内.(黄色垃圾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绿色垃圾箱用来装可回收垃圾,黑色垃圾箱用来装有毒有害垃圾) A.黄色 B.绿色 C.黑色. |
15. 难度:中等 | |
请你依据甲、乙两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图乙所示,在20℃时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物质A,若Z的饱和溶液中有部分溶质析出,则加入的固体A可能是 ; (3)若取t1℃三种溶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则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 ;若250g10%的X溶液浓缩成20%的溶液,应蒸发 g 水. |
16. 难度:中等 | |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b______. (2)小方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K2MnO4+MnO2+O2↑ |
17. 难度:中等 | |
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立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CuO、MnO2、Fe3O4、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______,无色溶液是______.(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①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试剂瓶中的无色溶液;②用试管收集气体;③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 实验结论:(1)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H2O+O2↑ |
18. 难度:中等 | |
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____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______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______,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
19. 难度:中等 | |
刘彬同学父亲得知某地盛产石灰石,准备兴建一座碳酸钙精粉厂.为检测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他在实验室用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与1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残留物为22.8g.求: (1)依椐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