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 A.试管 B.烧瓶 C.蒸发皿 D.烧杯 |
2. 难度:中等 | |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上制成的陔心筒.其中钢属于( )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天然材料 D.复合材料 |
3. 难度:中等 | |
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一类的是( ) A.氯化钠和碳酸钙 B.氢氧化钠和硝酸钾 C.氧化镁和硫酸 D.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
4.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时发现: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则它们的金属活动顺序为( ) A.X>Y>Z B.Y>X>Z C.X>Z>Y D.Y>Z>X |
5. 难度:中等 | |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移走蒸发皿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7. 难度:中等 | |
小红在测定某酸溶液的pH值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再用干净干燥的玻璃杯蘸取酸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色卡作对比读数.请你帮助小红判断得出的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塑料和羊毛可用燃烧法区别 B.缺铁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无机盐和糖类物质都能够为人体提供热量 D.合成羊毛、镁铝合金、合成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
9. 难度:中等 | |
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1)亚铁离子 ; (2)两个氢原子 ;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
10. 难度:中等 | |||||||||||||
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经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如下表:
(2)若继续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填编号) 试剂来改良土壤. ①工业盐酸 ②熟石灰 ③纯碱 (3)该地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
11. 难度:中等 | |
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一些重要的营养元素,如:糖类、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对人类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处在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中学生,不能偏食、挑食,每天都要摄入足够均衡的营养. (1)某同学平时不吃饭,只吃菜,结果出现乏力,疲倦甚至昏迷等症状,他缺少的营养素是 . (2)某同学在毕业体检时,检查出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建议他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任填一种). |
12. 难度:中等 | |
碳和某些含碳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可用图表示(图中“X”是一种有机物).请根据图示关系写出符合以下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化合反应 ; ②分解反应 ; ③由X转化为CO2的反应 . |
13. 难度:中等 | |
铜和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铁生锈的条件是 ;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铜绿,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其组成元素有 种. (3)老师用生锈的铜片,铁粉和稀硫酸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①紫红色固体C的化学式为 ; ②写出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4. 难度:中等 | |
学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______有关. 小松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 (3)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净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是小松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你认为小松采用的方法是______;这种方法和用洗洁净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_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连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 法(实验室收集气体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盛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放入甲瓶中,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冷却后,将甲瓶倒置放入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占瓶子容积的. 这个实验说明竹子里肯定含有的气体是 . (3)往乙瓶中倒入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竹子里的气体肯定有的气体是 . (4)重复上述实验,通过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中气体的含量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有 .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2)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试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 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7. 难度:中等 | |||||||||||||||
为测定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Na2CO3)固体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2g 该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钠完全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和药品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记录如下,请根据要求回答:
(2)请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