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人体中四种液体的 pH 范围,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液不能与碳酸钙反应 B.唾液一定显酸性 C.胆汁是中性液体 D.胰液的碱性最强
|
2. 难度:简单 |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应用中,错误的是( ) A. 将硝酸铵溶于水制作热敷袋 B. 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 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 A. 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 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 C.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 D. 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 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酸雨的酸碱度 D. 蒸发操作中,当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测溶液pH C.蒸发结晶 D.稀释浓硫酸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无晶体析出 C.温度升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8. 难度:中等 | |
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是 A.溶液:溶质=4:1 B.溶液:溶质=5:1 C.溶质:溶剂=1:5 D.溶液:溶剂=5:4
|
9. 难度:中等 | |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
10. 难度:中等 | |
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11. 难度:中等 | |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12. 难度:困难 | |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
13. 难度:困难 | ||||||||||||||||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
14. 难度:困难 | |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中,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Na2SO4、NaNO3、NaCl B. H2SO4、NaOH、NaCl C. Na2CO3、CaCl2、HCl D. Ca(OH)2、NaOH、BaCl2
|
15. 难度:困难 |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 B.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D.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16. 难度:中等 | |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 (3)喝了汽水之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因体内温度升高溶解度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粘上后奇痒难忍,这时可以涂抹厨房中的_____来止痒。 (5)我们尝了一勺汤后就知道了整锅汤的味道,这体现了溶液的_____性。 (6)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MgCO3的抗酸咀嚼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抗酸药说明书上标明的食用方法为“嚼食”,将药片嚼碎后服用的优点是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各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象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图B的曲线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3)当二者恰好反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此时溶液的pH大于7 B 此时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C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色; (5)从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看,有些离子参与了反应,有些离子只是旁观者,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_____。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合理即可)。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t3℃时,将3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4)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 (5)现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 (填“甲”、“乙”或“无法判断”)。
|
19. 难度:中等 | ||||||||||||||||||||
海洋是人类的巨大资源宝库,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海水淡化:右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①该海水淡化过程,相当于实验室中的_____(填“蒸发”或“蒸馏”)。 ②下列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中,原理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_____(填序号)。 A 过滤法净化水 B 工业法制氧气 C 活性炭吸附 ③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所示),通过膜的主要微粒是_____。 (2)海水制镁:下图是由海水制备金属镁的工业流程: 涉及的主要步骤有:①电解熔融的氯化镁②加石灰乳③加盐酸④过滤,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_____。 A ②④③① B ②④①③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④① (3)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物质,下面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大致过程和氯化钠、氯化钙的溶解度表。
①将粗盐从海水中结晶出来的方法中是_____,将粗盐和母液分离的操作是_____。 ②经长时间日晒,氯化钙也不易大量结晶析出的原因是_____。4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钙_____g。 ③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 在蒸发池里,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C 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
20. 难度:中等 | |
A、B、C、D、E是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一”表示示相连的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转化为E的反应:_____;C转化为A的反应:_____。 (2)B与E的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
21.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配制50g7%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填序号)。 A 10 ml B 25 ml C 50 ml D 100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填序号)。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用生锈砝码称量 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 溶解时烧杯内壁事先有水珠
|
22. 难度:困难 | |
在学习“酸和碱”后,小明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再探究。想到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提出疑问: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
(进行实验):将点燃的硫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有少量的水)中,反应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后,盖紧集气瓶口的玻璃片,振荡集气瓶;再打开玻璃片,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随后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瓶中液体变为红色。 (发现问题):这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怎样防止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去? (查阅资料):在涉及的反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式为H2SO2);亚硫酸还可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请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二氧化硫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一同学使用下列图示中所给实验用品,设计实验:分别取三朵紫色纸花,①一朵喷洒水;②一朵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集气瓶中;③一朵喷洒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其中紫色纸花不会变色的是_____(填实验序号)。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_____。 (2)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3)写出亚硫酸生成硫酸的化学方程:_____。 (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5)为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散发至空气中。有以下试剂,你认为用来代替集气瓶中的水最为合适的是_____ (填序号)。 ①饱和氧氧化钙溶液;②饱和氯化钠溶液;③浓盐酸;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
23. 难度:困难 |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于是该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是所用的酚酞溶液变质了 猜想二: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了。 猜想三: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了。 猜想四:可能是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讨论交流) 小组同学集体讨论后认为猜想一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 (查阅资料) 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pH约为10~11.9,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且红色不会消失。所以猜想二_____(填“正确”或“错误”) (设计并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三,小组同学先往如图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从b处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然后通过注射器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则猜想三_____。(填“正确”或“错误”) (2)为了验证猜想四,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了实验结论,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表。
(拓展延伸) 小组同学百度“酚酞”得知,酚酞(以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遇碱溶液变红的变化可表示为:H2In(无色)In2-(红色),据此信息写出H2In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
24. 难度:困难 | |||||||||||||||||||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25g石灰石样品,粉碎后,将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5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g; (2)第_____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3)求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
25. 难度:困难 | |
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欲知其组成成分,取样品9.3克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克。 (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