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用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因为二者反应速率太快且浓盐酸易挥发使二氧化碳中混入氯化氢

B.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能选用石灰石与稀硫酸作原料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实验室常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

A.大理石和浓硫酸

B.大理石和稀盐酸

C.碳粉和氧气

D.大理石高温煅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  )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石灰石和稀盐酸

C.高温煅烧石灰石

D.大理石和稀硫酸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A.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B.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验满 B.量取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液体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A.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

C.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D.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能使用石蕊做的干燥的小花变红

B. 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 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查气密性 B.倒药品 C. 收集气体 D.验满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推理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溶于水后,部分和水反应,所以常温常压下能在水中无限溶解

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要除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D.二氧化碳能和碱溶液反应,所以能和碱溶液反应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CO2 CO的不同点的比较,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OC一定条件下都可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B. CO2灭火只利用其物理性质

C. 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 CO2的排放会严重导致酸雨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红色的铜

D. CO2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①氮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④氧气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 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 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仅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人工降雨 B.光合作用 C.制碳酸饮料 D.用于灭火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自然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能灭火 B.都能供给呼吸

C.都是无毒、无味的 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之一

B.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加碘食盐中的是指碘元素

D.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由于气候变暖,南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二、实验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小军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制取 CO2 的实验探究,经检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1)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盐酸,此时装置 A 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从装置 B 的右端可观察到管内红墨水液面最终升至 M 处。若用同一装置,只将块状碳酸钙改用成相同质量的粉末状碳酸钙,滴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的稀盐酸,重复上次实验,发现装置 B 右端的红墨水液面比上次上升得更快,最终也停留在 M 处。根据装置 B 的实验现象,你从中得到的结论是:(至少写两 条)。①_____;②_____

3)将装置 B 的管内红墨水改为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②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通过实验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1)开始实验前装置如图所示,M处应盛放______。打开活塞K,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为了使实验结论科学、可靠,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该实验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关闭活塞K,固液未分离,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大明和小明发现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氧气。

1)假设大明的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_____(要求写出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中,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写出两点):①_____,②_____

3)根据(2)中要求,你认为_____(填大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四、简答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的形如小枕头“蛋黄派”发生了兴趣,如图所示.他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 ________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填空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制取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始终无法集满,可能的原因是:①_____;②_____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实验室里制CO2的主要操作步骤的序号是 ________ .

A.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把盐酸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D.将大理石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是_____,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工业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请将下列各项按照一定的要求从大到小(由高到低、由多到少)排列(填序号)。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二氧化碳  ②氢气  ③氮气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甲烷(CH4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

3)地壳中元素含量:①O    ② Al    ③ Si __________________

4)用量筒量取10 mL稀盐酸的取液量:平视刻度线读出读数俯视刻度线读出读数

仰视刻度线读出读数____________(请填写正确的操作方法)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撒入一些镁粉,用红热的铁棒把镁点燃,将另一块干冰盖上,你会看到镁粉在干冰内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灯一样.已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化镁和碳.

干冰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该实验证明干冰具有________ 的性质(答一条即可);为验证上述反应所得固体中无剩余镁,可向该固体中加入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