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原始青瓷簋是常州博物馆馆藏精品,出土于淹城遗址,显示了古人智慧。瓷器制作工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石制泥 B.拉坯造型 C.晒坯蘸釉 D.烧窖成瓷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镁、铁、锰、锌等,这里的“镁、铁、锰、锌”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书写都正确的是(  )

A.氯化亚铁FeCl2 B.碳酸氢H2CO3 C.氯化氨NH4C1 D.碳酸钠NaCO3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分类正确的是(  )

A.铜绿、铁锈都是化合物

B.二氧化锰、水都是氧化物

C.金刚石、氨气都是单质

D.氢氧化钙、稀盐酸都是混合物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硫代硫酸钠Na2S2O3主要用作照相业的定影剂,该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1 C.+2 D.+4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关于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的失衡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生产生活中应绝对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二氧化碳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是小明同学做的有关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及性质实验,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CO2 B.收集CO2

C.收集O2 D.铁丝燃烧实验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离子中核电荷数一定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原子的体积大小主要由原子核的体积决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我区建昌的红香芋根茎粗壮、质量优良,畅销国内外。芋头中含有被医学界称为“药用黄金”的薯蓣皂素(化学式为C27H42O3),下列有关薯蓣皂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薯预皂素由27个碳原子、4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B.1个薯蓣皂素分子含有62个原子

C.薯蓣皂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薯蓣皂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4g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化学性质活泼,通常能与所有物质反应

B.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C.鱼能在水中生存,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高能燃料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氢气燃烧 B.加热碱式碳酸铜 C.双氧水制氧气 D.蜡烛燃烧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变红色,主要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

B.把少量干冰放入气球后,扎紧口部,观察到气球慢慢胀大,主要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大

C.10mL水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等于20mL是因为同种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相等

D.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离子也能通过失得电子变成原子

D.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 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 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 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区别、分离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烧铁丝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用玻璃棒分别蘸取自来水和纯水并蒸干的方法区别它们

D.双氧水制氧气结束后,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二氧化锰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已知: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现象, 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D.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涉及的化学反应都是目前已学的。DE为常见的氧化物,它们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省略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②为分解反应,则生成物只有DE两种

B.若①②是分解反应,则AB一定具有相同原子团

C.若①②④都是同种基本反应类型,则AC是不同颜色的固体

D.若①④中只一个属于分解反应,则这两个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素化合价也不改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某粗盐样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可溶性的氯化镁、氯化钙杂质和不溶性泥沙。常温下,将200g该粗盐样品溶解于水中,过滤得到不足5g泥沙和1000g溶液,取出500g溶液进行测定,其中含有镁元素2.4g,钙元素2g,氯元素63.9g。则原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

A.87.8% B.65.8% C.43.9% D.41.8%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氢氧根离子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3)硫酸锌_____

4+5价的氮元素形成的氧化物_____

52个钠离子_____

6)由6个硫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_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石墨 ②氮气 ③镁 ④金刚石 ⑤葡萄糖酸锌 ⑥葡萄糖酸钙

1)可预防侏儒症的是_____

2)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

3)可用于烟花和照明弹的是_____

4)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河流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1)在天然水净化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人们常用活性炭除去_____。化学实验室要制备纯净的水,可以用_____的方法。

2)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

3)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填代号)。

A 洗手时及时关闭水龙头

B 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C 打开自来水龙头在流水中冲洗衣物

D 用含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4)用化学符号表达电解水的反应式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电解水时,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处产生5mL气体,则理论上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处同时约产生_____mL气体。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甲、乙、丙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

2)上述变化Ⅰ、Ⅱ、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

3)变化Ⅰ中,发生变化的“”和“”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

4)根据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个数_____(填“有”或“没有”)增减。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填字母序号)。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_____,用化学符号表达反应式:_____。实验室在A装置中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选用仪器a的优点是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用F装置收集,则二氧化碳应从_____管口通入(填“b”或“c”),验满的方法是_____(操作·现象·结论)。

4)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以用向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其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用A-E序号填空)。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学习了的《奇妙的二氧化碳》后。同学们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手套对书本实验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设计了“魔手”实验(如图)。

1)如图所示在一次性手套的五个指袋中各加入一种物质后,用夹子夹紧5个指袋,将掌部捏瘪并系紧手套口。

2)打开拇指和食指指袋夹子,将拇指内液体倒入食指指袋中,手常迅速“增肥”,用化学符号表达反应式:_____

3)打开中指指袋夹子,使液体流入手掌,振荡后手掌稍微变小,将液体流回指袋后夹上夹子,用化学符号表达反应式:_____

4)分别用无名指和小指的两个指袋重复步骤3操作,只有小指能使手掌“减肥”成功,则吸收二氧化碳的试剂最好用_____(填序号)。

A 稀盐酸

B 澄清石灰水

C 蒸馏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四、计算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硝酸铵NH4NO3受到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用作化学肥料。试计算:

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2200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_______

3)多少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20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当?______

 

五、流程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1)焦炭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焦炭粉碎,目的是_____

2)用化学符号写出变化②中N2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式_____

3)工业上常采用液化、蒸发的方法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工业合成氨中各气体的沸点如下表,变化①要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得到N2O2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_____(填序号),变化①属于_____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

-195.8

-183

-33.35

 

A  -183.5℃≥T-195

B  -182℃≥T-195

C  T>-195.8

4)实际生产中,N2H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NH3,上述工艺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六、科学探究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再研究。

(回顾史实)

1774年,某科学家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1)上文中这位科学家是_____

A 诺贝尔

B 居里大人

C 门捷列夫

D 拉瓦锡

2)以下微观示意图表示金属汞蒸气与氧气反应的过程,请在反应前方框内画出正确图示_____

(重温教材)

实验室常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该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_____。用化学符号写出反应式_____。理论上实验成功时的现象是_____。实际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理论值。

(提出问题)

用燃烧红磷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后,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将数显设备(电脑等)、三种传感器(压强、温度、O2浓度)、测量装置进行连接。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打开瓶口橡皮塞,加水并调节使蒸馏水瓶和烧杯内液面相平,夹紧止水夹,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4)燃烧结束后,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待瓶内液面不再上升后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烧杯和瓶内液面相平。在数显设备上得到的曲线图(纵坐标为O2浓度: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秒;压强和温度曲线仅表示该段时间内对应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分析)

1)时间约为_____秒时红磷开始在集气瓶中燃烧。

2)压强曲线BD段降低的原因是_____

4)操作_____,引起了压强曲线DE段变化。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探究,用燃烧红磷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是因为_____

(反思与交流)

若要更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你对实验的改进建议是: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