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烧杯作为反应容器时不能直接加热 B.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D.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C.量取5.5mL液体 D.称量10.05g固体
|
4. 难度:简单 | |
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 B. 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 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 D. 某同学将密封良好的塑料零食包装袋从平原带到西藏后,发现塑料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中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
5. 难度:简单 | |
小雨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3个锌原子;3ZN;②两个氢分子:2H2;③两个氢氧根离子:2OH-;④原子结构示意图对应的粒子:Mg2+;⑤氯化亚铁的化学式:FeCl2;⑥-2价的氧元素:O2-。其中正确的有 A. ②③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
6. 难度:简单 | |
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 A. B. C. D.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六氯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恰当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器自燃用水泼灭 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D.汽车自燃用灭火器灭火
|
9.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二氧化碳能灭火,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C.用墨写的字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洗衣服时,用硬水比软水效果更好
|
11. 难度:简单 | ||||||||||||||||
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的值等于0.5 B. 甲一定是化合物 C. 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 C.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
13. 难度:简单 | |
物质X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 A.C2H4 B.CH3OH C.C2H5OH D.C2H6
|
14. 难度:简单 | |
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行为是 A.鼓励燃煤取暖 B.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禁止工业发展 D.推广高排量汽车
|
15. 难度:中等 | |
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x,假设研磨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则x的值为 A.12 B.26 C.15 D.13
|
16. 难度:中等 |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_______________,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②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燃烧产生的______________,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 ①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 b为保护好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天然水只要通过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 d为了改善水质,可向其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 ②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吸附、过滤、蒸馏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 ③如图,“生命吸管”(Diercon)是一种获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重量为60克的吸管,能够过滤1500升水,足够供一个人一年使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 a吸水时,水首先进入两层纺织过滤器,能够去掉大的杂质 b水进入一个隔间,在这里碘就会发挥作用,杀死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这是化学变化 c“生命吸管”还可以过滤汞等可溶性重金属 d最后的一个隔间充满了活性炭,它可以吸附颜色和味道 (3)“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 ①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____。(填字母)。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稀有气体 ②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NO、N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填标号)。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NaOH溶液和Na2SO4溶液 (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固体质最变化如图一。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g。 (3)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观示意图如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个A分子由____个原子构成。 ②C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N:O=____。 ③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元素种类b原子种类c分子种类
|
18. 难度:中等 | |||||||||
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MnO2作催化剂 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①写出用H2O2溶液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填序号)。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 ③检验O2的方法是____。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 (2)FeCl3溶液作催化剂 向5mL59%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定浓度的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 H2O、Fe3+、CI- [问题]哪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假设]假设一:可能是H2O 假设二:可能是Fe3+ 假设三:可能是CI- [分析]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___。 [实验]
[结论]假设___________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 (3)催化剂比较 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更适合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4)从第(1)题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是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
19.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己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工业上由物质D转化为物质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固态的物质C的用途之一:______________; (5)市售“自热米饭”的自热原理是:让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
21. 难度:中等 | |||||||||||||
现有含有7.4gCa(OH)2的石灰乳,请按下面要求计算: (1)向上述石灰乳中通入CO2,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时,通入CO2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2)已知反应。请在图中画出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碳酸钙质量的变化曲线。______ (3)另取一定量的石灰乳,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如下表:
则a=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