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织布 B. 耕田 C. 生火 D. 灌溉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铁 B.镁 C.锌 D.银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冰 B.氮气 C.硝酸钾 D.氢氧化钠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B. 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C. 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 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
|
6. 难度:中等 | |
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 Na2CO3和H2 B. Na2O和O2 C. NaOH和O2 D. Na2CO3和O2
|
7. 难度:简单 | |
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原子易失电子 B.x只能为7 C.M为金属元素 D.x为8时,M为阴离子
|
8. 难度:简单 |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 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区分硬水和软水 B.图2,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C.图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
10.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 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D. 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 A.天然气 B.沼气 C.木柴 D._______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金属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纯金属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B 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基本相同 C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 D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除其性质外还要考虑_____(答一点)等因素
|
13. 难度:简单 | |
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 “钻本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_____(“增大”或“减小”)灶具进风口
|
14. 难度:简单 | |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 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 铝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见化合价为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垃圾资源化得方法之一。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列有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38:2 B 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 C 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16 D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只列式、不计算结果)
|
16. 难度:中等 | |
甘肃优秀学子、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1)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图2中x的数值是_____ (3)硫元素和钠元素可形成硫化钠,其化学式为_____ (4)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加点部分的含义。 ①构成某硫单质的分子中含有8个硫原子_____ ②硫原子易得电子形成硫离子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小英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______(填标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除去杂质和臭味。 ③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____(填“硬水”或“软水”)。 ④生活中常用______(填“煮沸”“静置沉淀”或“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⑤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填标号)。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 D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
|
18. 难度:中等 | |
煤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其对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红磷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写两点)。
|
19. 难度:中等 | |
铬(Cr)是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含铬、镍的钢称为不锈钢,具有极强的抗腐蚀性。 (1)纯铁与不锈钢相比较,硬度较大的是_____。 (2)已知铬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2价的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请写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措施_____。
|
20. 难度:困难 | |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和I均为红色固体,B、D和L均为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 (2)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上述转化中,B和L表现出相应的相同化学性质是_____。
|
21.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 (2)化学老师在倾倒烧杯中的热水时,水中的白磷刚露出水面时,发现白磷开始冒烟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_____。 (3)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另一方面_____。 (4)图2中,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运输汽油的车辆必须张贴的警示图标是_____。 (5)小颖同学进行图3所示实验时,用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看到的现象是_____(“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当蜡烛火焰即将要熄灭时,小颖将烧杯口一侧慢慢抬起,发现蜡烛“死而复生”,蜡烛“死而复生”给我们的安全启示是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①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仪器a的名称是_____;改进装置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 (2)实验二:①两套装置中,漏斗与_____(填“b”、“c”或“d”)的作用相当;大烧杯与_____(填“b”、“c”或“d”)的作用相当。 (3)实验二装置改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双选)。 A 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B 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 D 在户外,可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自制饮用水
|
23. 难度:中等 | |
制取氧气(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若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发生装置应选择上述装置_____(填标号) (2)欲制取干燥的O2,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是:发生装置→C→_____(填标号)。连接装置时,发出装置的出气口应与装置C中_____(填a或b)端相连。
|
24. 难度:中等 | |||||||||
(1)定性检测(已知: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
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 (2)定量测定 为进一步确定组成,将2.8g该塑料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共产生了8.8gCO2和3.6gH2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塑料_____(填“含有”或“不含”)除上述④中结论之外的元素。
|
25. 难度:简单 | |||||||||||||||||
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求: (1)烧杯②中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g。 (2)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提示:SrCO3+2HCl===SrCl2+CO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