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藏入屠苏 C.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
3. 难度:中等 |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 C.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4. 难度:简单 | |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其放在烧杯中称量 B.浓硫酸不小心滴到皮肤上要立刻用大量的水清洗,同时涂上3~5%的硼酸溶液 C.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稀释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择
|
5. 难度:中等 | |
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2MnO2+O2+ 4KOH2K2MnO4+ 2H2O ②2K2MnO4+2H2O==2KMnO4+2KOH+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2MnO4中锰元素显+7价 B.KMnO4属于盐类物质 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
|
6. 难度:简单 | ||||||||||||||||
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
7. 难度:简单 | ||||||||||||||||||||||||||
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 B. 溶液质量: C. 溶质质量分数: D. 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
|
8. 难度:简单 | |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物质,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然后缩小 B.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达到着火点 C.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D.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9. 难度:中等 | |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A、B发生反应2A+2B=2C+D,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得到下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数目减少 B.a=0.6 C.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 D.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10. 难度:简单 | |
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苓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D.汉黄芩素和葡萄糖(C6H12O6)都属于糖类
|
11. 难度:中等 | |
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NO3)2属于硝酸盐 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 C.该技术实现了由NOx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D.还原时发生反:5CO+Ba(NO3)2N2+BaO+5CO2,其中N、C、Ba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发生改变
|
12. 难度:困难 | |
室温时,往盛有15.6g碳酸钙和氧化钙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11.2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断不正确是( ) A.生成CO2为4.4g B.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为8g C.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D.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2g
|
13. 难度:简单 | |
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烹调食物所用然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观察到火焰是黄色或橙色时,需将灶具的空气通风口调_____(填“大”或“小”)。 (2)清蒸鱼富含_____(填“油脂”或“蛋白质”)。 (3)聚乙烯能制成薄膜,因为它具有_____(填“热塑”或“热固”)性。废弃塑料不回收会造成_____污染。 (4)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八分钟”表演话动,演员穿着高2.35米,重量仅有20斤的熊猫木偶服饰进行轮滑表演(如图所示)受到全球瞩目。 图中标识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铜丝线用于连接LED灯,主要是利用其_____;铝合金是制作熊猫木偶的材料之一,主要是利用其_____的性质。
|
14. 难度:中等 | |
溴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x的值为_____。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历史上提出原子论的著名科学家是_____,他认为:①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原子构成,原子是不可分割的;②同种原子的形状、质量和性质相同;③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从我们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来理解以上观点不正确的是_____。 (3)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_____(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A、B、C、D属于_____种元素。 (4)第1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3所示,化学性质与溴元素相似,在元素周期表中它与溴元素属同一_____元素。该原子中有_____个中子。
|
15. 难度:中等 | |
《四川盐法志》记载,“敞锅熬盐”主要步骤为:①将黄卤和黑卤按比例混合;②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缩,析出粗盐;③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 (1)步骤①中,黄卤所含杂质BaCl2和黑卤所含杂质MgSO4,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②中,析出粗盐的过程称为_____。 (3)步骤③用“花水”冲洗粗盐,既可除去表面的BaSO4和MgCl2杂质,又不损失NaCl,则“花水”应当是_____(填标号) A 蒸馏水 B 饱和NaCl溶液 C 饱和NaOH溶液 D 饱和BaCl2溶液 (4)将60kg含10%NaCl的黄卤和55kg含40%NaCl的黑卤混合,经“敞锅熬盐”制得的粗盐中NaCl的质量最多为_____kg。
|
16. 难度:中等 | |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物质M是_____;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2)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3)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是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物质C农业上用来配制波尔多液;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D在空气中易潮解、变质,试回答: (1)写出化学式;C_____、D_____、E_____。 (2)物质G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A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将一定质量的B放入C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液中一定不含有_____,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推出C、D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X_____、Y_____。 (2)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小海同学在装置B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涛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将制取的装置B换为上图中的装置_____;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如果在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70克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用图中G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科: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_____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_____。
|
19. 难度:困难 | |
某校课外学习小组采集到一批赤铁矿石标本,欲测定矿石中Fe2O3的含量,取一定量矿石粉碎后,采用如图示方法进行实验:(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实验过程中物质损失忽略不计) 求:(1)第一次过滤后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为_____; (2)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原300.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