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十: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通过初三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下列有关硬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硬水中含较多的不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 B. 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水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

C. 硬水放一段时间就变成软水 D. 在硬水中加入少量的肥皂水,会产生大量的肥皂泡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对水资源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

A.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的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

 

二、实验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如图1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________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 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2)图2是用来净化天然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A 能杀菌消毒       B 能得到纯净水

C 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D 能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

3)图3是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示意图,其中活性炭池的作用是________ 。某同学检验所得自来水是否为硬水,他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

4)小刚发现一些化学实验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试回答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水的作用。

A集气瓶中的水________ B量筒中的水________ C集气瓶中的水________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关于水与过氧化氢(H2O2)的问题:   

(1)H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 

①水通电后分【解析】
________;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3)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编号). 

①水、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②过氧化氢溶于水得到的物质仍然属于混合物

③水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

④硬水可以使肥皂水产生更多的泡沫.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

A.N2 B.O2 C.H2O D.CO2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O3→MO+O2;MO+O3→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五、科普阅读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下表列举了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污染源

污染物

建筑材料

NH3、甲醛(CH2O)、苯(C6H6)、甲苯(C7H8)、石棉纤维等

家具

甲醛(CH2O)、甲苯(C7H8)等

办公用品

O3、电磁辐射等

烹饪

CONO2SO3PM10

室内微生物

结核杆菌、霉菌等

 

从上表看出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室内甲醛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之一。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人造板材料制作的家具、地板以及胶黏剂等。这些材料用的越多,甲醛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越高。甲醛的释放期非常长,人们打开人造板家具柜门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是甲醛的气味。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运用功能性装饰材料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研究表明硅藻泥也可以净化空气。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是由水生浮游类生物沉积而成。电子显微镜显示,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成为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内墙装饰材料。

光触媒技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材料,具有强烈的催化分解功能。图一就是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分解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原理图。

空气净化器是净化室内空气的重要设备。图二是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图,其中abc是甲醛随开机时间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由舒适型向健康型方向发展,人们正在不断优化新的技术。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CH2O)属于________(填无机物有机物)。

2)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甲醛易挥发

b 硅藻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

c 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一写出该反应的条件:________

5)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________

 

六、单选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2CO +O2CO2    B. 2H2O2 2H2O+O2

C. 4P +5O22P2O5    D. C + 2CuO 2Cu + CO2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化学概念间存在如下三种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C.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D.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用50mL量筒量取5.26mL水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C. 用托盘天平称取5.6g硝酸钾固体 D. 直接加热烧杯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 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C. 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D. 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化学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气+氯气 氯化氢 B.+氧气 氧化镁

C.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二氧化碳                             D.+硫酸硫酸亚铁+氢气

 

七、多选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B.不增加生成物质量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八、单选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A.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①② B.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③④⑤

C.收集CO2气体﹣⑥⑦⑧ D.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⑦⑧⑨

 

九、简答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实验室中验证氧气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硫粉点燃伸入氧气集气瓶,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将红热的铁丝伸入氧气集气瓶中,燃烧的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将灼热的铜丝(表面已变黑)伸入CO气体中(如图),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④以上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称为氧化反应,理由是________,而上述①和②的反应也可以称为________ (填写反应基本类型)反应.

 

十、实验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面图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三个实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____,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_______反应。

(2)甲中产生_______色的火焰,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3)乙中产生浓厚的白_______,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

(4)丙中的反应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生成_____色固体。

(5)三个集气瓶里都放有少量的水,其中甲中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十一、填空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3)用C操作量取的水配制溶液的浓度比欲配制溶液     (偏大偏小”)

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写出一条即可)。

 

十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B.通过灼热的木炭

C.通过澄清石灰水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CSi+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

A.C B.Si C.CO D.SiO2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用双手握住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放入水中

C.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实验结束前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将集气瓶小心地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再迅速用玻璃片磨砂的一面盖好集气瓶口

 

十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搭配装置  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向反应器中放入小块大理石  ⑤收集气体.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十四、简答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选用下列物质的原因是(1)碳酸钠溶液________ ;(2)硫酸溶液________; (3)浓盐酸 ________

 

十五、科学探究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________ 

________ 

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十六、填空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采用装置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要收集氧气选用________装置(选装置编号,下同),若用G装置装满水,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选“c”“d”)进。

③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

④用50g过氧化氢溶液与2g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反应后装置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5.6g.求:

Ⅰ.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g

Ⅱ.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十七、实验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可以用来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十八、科学探究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O2能跟CO2反应生成O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O反应生成O2  , 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看到C中溶液变浑浊,表明________.   

(2)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否说明CO2能与Na2O2反应生成O2, 为什么?________.若木条不复燃能否说明反应没有氧气生成,为什么?________   

(3)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