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丝绸之路将我国古代的技术传送到了国外。下列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矿石炼铁 C.高粱酿酒 D.烧制瓷器
|
2. 难度:简单 | |
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A. 银白色 B. 密度较大 C. 导电性良好 D. 能被氧化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二氧化碳灭火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
4. 难度:简单 | |
“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氧气 B.水 C.氯化钠 D.金刚石
|
6. 难度:简单 | |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 B.取用固体粉末 C.闻气体的气味 D.加热液体
|
7. 难度:简单 | |
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C.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 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节约水资源 C. 水通电分解生成两种单质 D.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
9. 难度:中等 | |
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 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 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 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
10. 难度:简单 | |
关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 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C.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 D. 一个H2O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对应的化学式,其中错误的是 A.生石灰: CaO B.硫酸: H2SO4 C.氢氧化镁; Mg(OH)2 D.硝酸铜: CuNO3
|
12. 难度:简单 | |
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 ) A. 碳酸钠 B. 硫酸钠 C. 碳酸氢钠 D. 氢氧化钠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和描述相符的是 A.电解水实验: B.有铜生成的置换反应: C.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工业上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
|
14. 难度:简单 |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B.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2Fe3+和 3N中的“3” 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
15. 难度:中等 | |
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下面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I中观察到了红褐色的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I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 B. I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 C. I和Ⅳ说明H2O和O2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 D. Ⅲ和Ⅳ说明铁制品的锈蚀与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
|
16. 难度:中等 | |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17. 难度:简单 | |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锰中锰元素显+4价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所示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所示元素与③所示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____周期。
|
19. 难度:简单 | |
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 (2)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难度:简单 | |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好酒不怕巷子深”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少量某塑料样品在密闭容器中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了CO2和H2O,由此可知该塑料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5)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T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Tm的判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的质子数为69 ②属于金属元素 ③原子的中子数为69 ④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
|
21. 难度:简单 | |
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生铁和纯铁,硬度较大的是______。 (2)铝制品其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______(用名称或化学式填空)薄膜。 (3)向AgNO3、Cu(NO3)2、Na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金属滤渣和无色滤液。则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
23. 难度:困难 | ||||||||||||||||||||||||||
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为测定某过氧化钠样品的纯度,将2g该样品与足量水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g。 (2)列式计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