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合理搭配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如图所示食品中含维生素相对较多的是() A. 米饭 B.馒头 C. 西红柿 D.鸡蛋牛奶
|
2.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闻气体气味 C. 熄灭酒精灯 D. 稀释浓硫酸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0.03%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 C.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子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两个氮分子:2N2 B.钙离子:Ca2+ C.两个氢原子:H2 D.氧化镁:MgO
|
5. 难度:困难 |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参与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1:1 C.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奈、冰、铁都属于晶体 B.尿素、氨水、碳酸氢钠都属于氮肥 C.陶瓷、石墨、金属都属于导体 D.酱油、纯净水、酒精都属于混合物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科学的是() A.使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天然气是否泄漏 B.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 C.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时,用酒精灯外焰对装有海波的试管底部加热 D.安装家庭电路时,控制灯泡的开关应装在零线上
|
10. 难度:简单 | |
下图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B.实验②:证明铁生锈必须有氧气参与 C.实验③:向下压缩活塞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D.实验④: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
11. 难度:中等 | |
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春天,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园的花香,说明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给车胎充气时,空气能被不断压入车胎,说明气体分子间有间隙 C.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了,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了 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12. 难度:中等 | |
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C.更换灯泡、移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甲:水不能从杯中流出,说明水和纸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丙: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出NH4NO3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丁: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
14. 难度:中等 | |
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电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是碳酸盐 C.拉弹簧,弹簧伸长,压弹簧,弹簧缩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D.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的人”看起来变得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越近,镜子所成的像越大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白磷,塞好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结束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气球的体积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__;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____(选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在中间”)。
|
16. 难度:中等 | |
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锈的铁钉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能够防止人体骨质疏松的元素是____(填元素符号)。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是__(填俗名)。 (4)将一小块布料点燃,观察到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则该布料是__(填“纯棉”“涤纶”“蚕丝”)。 (5)2019年底京张高铁将正式通车,大大方便了我市市民出行,高铁的车身采用铝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该合金性质的是__。 A 硬度大 B 密度大 C 耐腐蚀
|
17.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是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__(填“>7”“<7”“=7”)。 (2)如图乙所示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通过观察①③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_____的实验结论,通过观察____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 (3)如图丙所示实验中,充分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该反应__(选填“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指针偏转的原因是_________。
|
18. 难度:困难 | |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变化①的现象是物质颜色由黑变红,C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 (2)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 (3)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4)若H是常见的液体燃料,则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19. 难度:困难 | |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的铝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生成。 问题一:产生了什么气体?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氧气; 猜想二:可能是氢气; 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 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验证) 验证猜想一: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_______,则猜想一不成立。 验证猜想二: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________,猜想二成立。 (继续探究) 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的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氢离子。 (得出结论) 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问题二: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大家一致认为是______。 (实验验证) 他们现将反应后的液体过滤、烘干,分离出黑色固体。将黑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 (拓展应用) 请再用一种方法验证该黑色物质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 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过量的金属铝与氯化铁发生反应时溶液会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并且在反应中生成该黑色物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进一步验证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写出生成该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17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g。 (2)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