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近两年广泛流传一个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 用霉变的油菜籽生产食用油 B. 在猪饲料中加入瘦肉精 C. 制作面包时,加入少量小苏打 D. 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加热液体 D. 蒸发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
4. 难度:简单 | |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活或生产中的现象,下列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农药会损坏铁桶: B.服用含Al(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利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D.把含盐酸的洁厕灵滴到大理石地面有气泡:
|
5. 难度:中等 | |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 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
7.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的打磨光亮的锌片中滴加盐酸 C.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D.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盐酸易挥发 B.金属具有导电性 C.酒精易溶于水 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
|
9. 难度:简单 | |
习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共享单车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B.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C.将生活垃圾倒入河流,减少垃圾堆放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合理的是 A. 电器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扑灭 B. 碳酸氢铵和草木灰一起撒在花盆中可同时补充氮肥和钾肥 C. 洗涤灵清洗盘子油污时油污溶解在洗涤灵中 D. 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减少有害气体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黄铜、焊锡、铁都是合金 B. 甲烷、糖类、酒精都属于有机物 C. 石蜡、玻璃、海波都是非晶体 D. 稀硫酸、石墨、纯水都是导体
|
12. 难度:简单 | |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B. 铁块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C. 物体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D.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不正确的是 A. 甲实验: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说明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氧气 B. 乙实验:通过检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C. 丙实验:闭合开关后,导体AB自动向左或右摆动,说明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D. 丁实验:小磁针转动,说明电流具有磁效应
|
15. 难度:简单 | |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建设了一大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机组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驱动叶轮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天然气产生的一部分蒸汽被用于蒸汽发电。 (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__________。 (2)现在,许多学校安装了饮水机,根据如图10铭牌信息可知,若电热水器每天正常加热5h所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___。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把足量的细铁丝放在倒立着的试管里,将烧杯移至试管下方使试管口浸没在水中,并用烧杯中的水液封试管中的空气。请回答: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时间足够长,水能否充满试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难度:简单 | |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1)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 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生活中使燃料充分燃烧可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3)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棉布、涤纶、麻布三种布料中,选择弹性好、耐磨的布料是___________。 (5)在硫酸钾、碳酸氢铵、硝酸钾三种物质中,可用做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
|
18. 难度:简单 | |
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由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确保实验成功,操作时需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明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外,是否还含有其它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小明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难度:困难 | |
图中所涉及到的物质均为常见的化合物,图中“—”表示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为氧化物,Z是紫红色固体,L为蓝色絮状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反应①—⑥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种。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N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大理石与4%的稀盐酸做二氧化碳制取实验,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小组同学对此进行探究( 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作出猜想] 猜想1: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2: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3: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3,说明该溶液显________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1不成立的结论。 有的同学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此结论不严谨,你认为这样质疑的理由是______。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通过实验1得出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通过完成实验2才能得出结论。 (2)另取洁净的试管,________________,测得溶液pH=5.6。 [得出结论]猜想1不成立。 [实验二]探究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与液体充分接触,发现仍无气泡产生,向容器中滴加少量4%的稀盐酸,发现又有气泡产生,且不再产生气泡时,仍有固体剩余。 [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______不成立。 [分析讨论]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导致气泡不再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反思提升](1)反应物的浓度也是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2)在探究反应后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的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
21. 难度:中等 | |||||||||||||||||||
做完加热铜片的实验后,小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取10g此样品,向其中分五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10g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计算所加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