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呼吸作用 B.海水晒盐 C.燃放鞭炮 D.粮食酿酒
|
2. 难度:简单 |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B.亚硝酸钠用作调味品 C.小苏打用作食品发酵粉 D.氢氧化钙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4. 难度:简单 | |
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同的概念。富含蛋白质、油脂和糖类之一的食物多为酸性食物。下列不属于酸性食物的是( ) A.鱼肉 B.黄瓜 C.大米 D.猪油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取用液体 B. 加热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取用固体粉末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可乐 C.白醋 D.碘酒
|
7. 难度:中等 | |
每年5月~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治疗手足口病的常用药物是阿昔洛韦(化学式为:C8H11N5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阿昔洛韦属于氧化物 B.阿昔洛韦分子中C、O原子个数比为8∶11 C.每个阿昔洛韦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 D.过量使用阿昔洛韦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
9. 难度:简单 | |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常用银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可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D.生活中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水分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加快 D.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和描述相符的是 A.电解水实验: B.有铜生成的置换反应: C.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工业上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预防事故或事故处理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发生煤气泄漏,可在室内拨打电话报警 B.档案资料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做灯火实验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 ~5%的碳酸氢钠溶液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
14. 难度:中等 | |
电解食盐水的化学原理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 B.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立即从a处改通氮气,燃烧的木炭熄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右侧木炭燃烧时,发白光 B.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C.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此实验中氮气的作用是排尽装置内的氧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
16. 难度:困难 |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描述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B.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碳 C.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D.发生的反应为
|
17. 难度:中等 | |
聚焦三农问题,是近几年我国推进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 (1)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氯化钠溶液中的微粒有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 (2)画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100g上述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4)农田里植物叶色发黄,易倒伏,应施用的复合肥料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填序号)。 A、K2SO4 B、NH4H2PO4 C、KNO3 D、Ca(H2PO4)2
|
18. 难度:简单 | |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1)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A 氮气 B 二氧化硫 C 固体粉尘 D 工业废水 (2)某工厂排放工业污水,可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来处理恶臭。 (3)氢能是最理想的能源,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氢气无毒 B 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高 C 氢气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D 氢气的制取成本低,经济可行 (4)“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节能低碳,从小事做起!”“低碳走进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上述环保宣传提到的“低碳”是指_______________。
|
19. 难度:中等 | |
4月23日,为庆祝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我国海军进行了海上阅兵。参阅舰艇和飞机包括航母辽宁舰、新型核潜艇、新型驱逐舰、战机等。 (1)建造核潜艇用的钢叫特种钢,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 A 合成材料 B 金属材料 C 复合材料 D 纳米材料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船体与__________接触而锈蚀。 (3)选用铝合金作飞机机身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和强度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铝。 (4)为验证战机材料中的铝、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不需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将铁丝放入稀硫酸中 B 将铜丝放入稀硫酸中 C 将铁丝放入硝酸铝溶液中 D 将铝丝放入硝酸铜溶液中
|
20.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KNO3和某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配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关系。 (1) t2℃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P点处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精确到0.1%) (3) Q点的纵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 A 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向10g水中加入2g KNO3,溶液质量一定为12g C t2℃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M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t2℃时,将KNO3溶液恒温蒸发100g水,有晶体析出,则析出晶体的质量小于或等于20g
|
21. 难度:困难 | |||||||||||
工业上以废旧锌锰电池中的黑锰粉[MnO2、MnO(OH)、NH4Cl、少量ZnCl2、炭黑及氧化铁等]为原料制备MnCl2,实现锰的再利用。其工艺流程如下: (1)过程Ⅰ、Ⅲ、Ⅳ中都需要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的溶质除了NH4Cl,还含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3)过程Ⅱ的目的是除炭、氧化MnO(OH),其产物为三种常见氧化物,除CO2外,另外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在pH>a的溶液中,Fe3+会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在pH>b的溶液中,Mn2+会转化成氢氧化锰沉淀。结合过程Ⅲ分析,可推测a_______b (填“>”、“<”或“=”)。 (5)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表中信息:过程IV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初中化学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用于制取和收集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能否用于制取和收集CO2______________ (填 “能”或“不能”)。 (2)实验二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实验中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A 紫色→红色→无色 B 紫色→红色→紫色 C 红色→紫色→紫色 (3)实验三中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难度:困难 |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下推注射器,将少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OH溶液注入装有过量CO2的瓶中。 ②打开K1和K3,丙中部分液体流入甲。 ③关闭K1,打开K2,乙中部分液体流入丙,风哨鸣叫。 ④观察并记录现象后,倒掉所有药品,清洗仪器。 ⑤只将15%的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59%的NaOH溶液,其余药品完全不变,重复上述实验。 (1)提出疑问一:甲装置中,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 王同学:两次实验中,丙中部分液体流入甲,若观察到第一次流入甲中的液体体积_____ (填“>”、“<”或“=”)第二次的体积,则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李同学:两次实验中,丙中部分液体流入甲,若观察到甲中有气泡,也能说明CO2与 NaOH发生了反应,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疑问二:丙装置中,稀盐酸和Ca(OH)2是否发生了反应? 张同学:两次实验中,乙中部分液体流入丙,且若丙中溶液____ (填序号),均可说明稀盐酸和Ca(OH)2发生了反应。 A 第一次为红色,第二次为无色 B 第一次为无色,第二次为红色 C 两次均为无色 D 两次均为红色 (3)交流讨论:有同学提出,完成上述步骤①后,打开K1和K2,若乙中部分液体流入甲,且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也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你认为正确吗?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4)总结反思:上述所有实验中,为判断两种混合时无现象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用到了以下哪些方法或思路? 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 A 对比实验 B 证明有无新物质生成 C 借助其他药品的反应现象 (5)继续实验:将上述所有实验后的物质倒入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未看到白色沉淀生成,则废液缸的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24. 难度:困难 | |
某铜矿样品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现称取29.6t纯度为75%的该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7 %。 提示: 1.; 2.铜矿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3.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求: (1) Cu2(OH)2CO3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2)上述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精确到0.1%) (3)工业上结合该方法,继续反应可提炼出铜单质。假设提纯时铜元素无损失,每得到1t铜单质的成本为M元,提纯上述样品的成本是______________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