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将物质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纯碱、熟石灰、苛性钠

B.有机物:甲烷、乙醇、碳酸钠

C.纯净物:食盐、白酒、空气

D.氧化物:水、干冰、过氧化氢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根据下面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在盛有氢氧化镁的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工业上冶炼铝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对下列各组物质的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冰和干冰,物质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水和双氧水,物质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不同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 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 价

C. 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 g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健康的认识

B.对生活常识的认识

①可用大量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制鱼肉

②可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①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预防CO中毒

②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油污

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

D.对概念的理解

①因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

②因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③因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表面的铁锈

①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C时, 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

C.t1°C时,100g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

D.分别将t2°C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均有晶体析出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通过灼热且足量的铜网

B

CaO

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C

NaCl固体

细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D

H2

HCl气体

通入足量NaHCO3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CuSO4NaOHKNO3NaCl

B.K2CO3NaOH、稀HClBaCl2

C.FeC13KOH、稀HC1、稀H2SO4

D.HC1Na2CO3、稀H2SO4Na2SO4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某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Cl-CO32- SO42- Na+ Mg2+Cu2+中的几种,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和白色沉淀;

②另取少量试液,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向该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中合理的是()

A.一定有Cl-Mg2+Cu2+

B.可能有Cl-Mg2+

C.可能含有Na+Cl-

D.一定没有Na+CO32-SO42-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

(1)标出硫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CONa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黄铜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请用你具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收集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小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两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 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暖气片表面常刷“银粉”(主要成分是铝)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

(1)乙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达成实验目的.说明具体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如图实验结束后,将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 充分反应。然后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 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

B 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C 乙、丙混合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 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Al2 (SO4) 3,可能含有FeSO4

 

四、流程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某实验小组利用废硫酸溶液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

(1)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3)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的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反应Ⅲ所得晶体是否洗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次洗涤液, 先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振荡、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洗涤干净。

 

五、填空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星期日,小明和家人去春游野炊,小明携带了轻便耐摔的塑料水杯,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合成材料

②金属材料

③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④无机非金属材料

 

六、科学探究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和产物,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实验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乙实验中烧杯内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棉花逐渐变红色,则可说明反应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相对于甲实验来说,乙实验的优点有(写一条)_______________

()将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K2CO3溶液显碱性; BaCl2 KCl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溶质是KCl

猜想2:滤液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猜想3:滤液溶质是KClK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__不成立

②    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K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

②猜想2成立。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小丽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改用AgNO3溶液,你认为小丽同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实验结束后,组内同学认为K2CO3是盐而其水溶液却显碱性,这可能与它的构成微粒有关,微粒符号是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大蒜新素化学式为(C6H10S3) 请根据大蒜新素的化学式计算:

(1)大蒜新素中_____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 大蒜新素中氢、碳、硫原子个数的比为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杰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滴入酚酞试液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_______________时, 停止滴液。反应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步骤)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