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用灼热的氧化铜去除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B. 利用硝酸铵、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的吸、放热现象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C. 用稀盐酸去除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D. 采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
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应C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难度:困难 | ||||||||||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斯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 加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OH、 猜想四:NaOH、、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 (实验验证)
(反思与拓展)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 B.滴加液体 C.连接仪器 D.加热液体
|
5. 难度:简单 | |
用硫酸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时,一般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
7.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 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为加快速率需加MnO2作催化剂 C.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该溶液的pH D. 将3克NaCl固体倒入50毫升量筒中溶解,配得50克6%的NaCl溶液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
10.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 (3)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_____(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氢气。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
12. 难度:困难 | ||||||||||||||||||||||||||
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
|
13. 难度:中等 | |||||||||
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上述反应中无现象的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有白色沉淀出现的是_______;B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 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NaCl、Ca(OH)2和HCl 猜想四:_____ (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 (实验与结论)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__________。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 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水至 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______________,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_______________ (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
15. 难度:简单 | |||||||
中国医学著作博大精深,许多化学物质很早就出现在了我国医书中。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绿矾()的相关记载。绿矾又名皂矾、青矾,性酸、凉、无毒,主要药用功能是除湿、解毒、收敛、止血。 (1)请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_____。 (2)某实验小组欲用久置的硫酸亚铁溶液制备绿矾()晶体,小明同学提出该硫酸亚铁溶液可能变质了,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②在溶液中呈浅绿色,在溶液中呈黄色。 ③的检验:向含的溶液中滴加无色的KSCN(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会变为血红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该硫酸亚铁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Ⅱ:该硫酸亚铁溶液已经变质。 (设计实验并验证)
(实验拓展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 A 、、 B 、、 C 、、 D 、、 (实验拓展2)该实验小组继续查阅资料得知,单质铁能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于是向上述久置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写出其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16. 难度:中等 |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CaO+H2O=Ca(OH)2 ②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1: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雨猜想是CaCO3;小亮猜想是CaCO3和Ca(OH)2 小亮猜想含有Ca(OH)2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 (1).小雨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2).小亮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足以确定固体A的成分,理出是_____。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小亮的猜想是正确的,由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探究活动Ⅱ: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 Na2CO3 猜想三:NaOH Ca(OH)2 [讨论交流]结合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三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