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专题七 物质性质的应用-中考前训
一、实验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水和生石灰

B.稀盐酸和碳酸钠

C.水和硝酸铵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三、推断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A是金属氧化物,B是金属单质,C是黄色溶液,D是浅绿色溶液,E是红褐色沉淀,反应③是物质F与氧气、水发生的化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

(2)化学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写出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③_____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将物质进行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分类、类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硅与碳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醋酸、纯碱、硫酸钡分别属于酸、碱、盐

C. 化学变化大多伴生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硫酸、盐酸、干冰都是纯净物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物的一种方法。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

A. 硫酸亚铁溶液 B. 稀盐酸 C.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D. 稀硫酸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物质的性质相和用途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铜具有良好的导它性,可制作导线

B.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多种用途电光源

D. 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B.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 NaCl溶液有咸味,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 Ca(OH)2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AgNO3Mg(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 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Zn(NO3)2

C.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Zn D. 滤液中一定无AgNO3,可能有Zn(NO3)2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

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没有发生反应

C.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D.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是氮肥;尿素没有氨味,不是氮肥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雨的pH小于5.6,则pH小于5.6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

注: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A. 1 B. 2 C. 3 D. 4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固体可能含有 CaCl2Na2SO4CuSO4KNO3Na2CO3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透明溶液;

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原固体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有 Na2CO3 Na2SO4,可能有 KNO3CuSO4CaCl2

B. 一定有 Na2CO3Na2SO4 CuSO4 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

C. 一定有 Na2CO3 Na2SO4,不含 CaCl2,可能有 KNO3CuSO4

D. 一定有 Na2CO3 Na2SO4,不含 CuSO4 CaCl2,可能有 KNO3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某混合气中可能有CO、水蒸气、CO2N2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测定其组成,现将混合气依次通过浓硫酸、灼热的Fe2O3、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浓硫酸质量增加,Fe2O3固体由红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剩余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水蒸气和N2,可能有CO2

B. 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COCO2,可能有N2

C. 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N2,可能有CO或水蒸气

D. 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和CO,可能有CO2N2

 

五、流程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Ba(NO3)2可用于生产信号弹、炸药等。利用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O3Fe2O3)可制取Ba(NO3)2,其部分流程加下:

(1) Ba(NO3)2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_______(1种即可)

(2) BaCO3HNO3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写出Fe2O3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试剂Y_______(填序号)

①BaCl2溶液  ②Ba(OH)2溶液   ③NaOH溶液

(4)Ba(NO3)2 溶液中析出Ba(NO3)2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六、推断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涉及反应为初中常见反应),其中 A 俗名为生石灰,C为常见的溶剂,C E 元素组成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F 的化学式为______

(2)B 在农业上的用途是______(写一种)

(3)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已知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两端物质间能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I的化学式_____

2)判断⑤的反应类型_____

3G的饱和溶液pH_____

A 小于7      B 等于7      C 大于7      D 无法判断

4)写出C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CD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DE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B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F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元旦晚会上,物质王国中常见的六种物质甲、乙、丙、丁、戊、己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已知丁物质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己物质是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物质。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写出图中序号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_______

3)不慎将己物质的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_______(填名称)溶液。

4)上述反应及转化关系中共涉及_______种基本反应类型。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三者之间的转化也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如图是它们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物质可转化为另外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问题:

1)若甲是一种红色单质,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乙→丙的现象是____

2)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18,则甲→乙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丙的物质类别是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若甲→乙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则甲→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检验乙中阴离子需要的试剂是____(填化学式)。

 

七、流程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誉为“新材料之母”。稀土金属钇的氧化物(Y2O3)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其颗粒大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利用富钇稀土(含Y2O370%,含Fe2O3CuOSiO2 等约30%)生产大颗粒氧化钇的种工艺如下:

(1)氧化钇(Y2O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2)“酸溶”过程中,氧化钇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调pH”时加入碱液使溶液的pH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5)碳酸钇灼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获得大颗粒氧化钇,某小组研究了条件对产品直径的影响,相关数据如下(D50表示颗粒直径)

实验编号

沉淀反应温度/

60

80

85

93

93

93

料液浓度Kg/L

30

30

30

30

40

40

灼烧温度/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1400

氧化钇D50/um

6.00

21.65

35.99

38.56

35.99

61.54

 

分析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灼烧温度均升高至1400℃,预期所得氧化钇D50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填实验编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