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 B.用食盐制得纯碱 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 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
|
2. 难度:中等 | |
某石灰石样品中含有不含钙元素的杂质,测得该石灰石样品中含钙的质量分数为36%,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A.36% B.40% C.72% D.90%
|
3. 难度:中等 | |
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 丙为盐、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C. 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D. 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
4. 难度:中等 | |
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C.X可能是Fe,R可能是Cu D.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
|
5. 难度:中等 | ||||||||||||||||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6. 难度:中等 | |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之比为3:4 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
7. 难度:中等 | |
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
8. 难度:中等 | |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3:2 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
9. 难度:中等 | |
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l,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 A.15∶16 B.15∶14 C.5∶4 D.15∶8
|
10. 难度:简单 | |
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 B. 碳原子的数目 C. 氢元素的化合价 D. 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
|
11. 难度:中等 | |
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有铝粉、铜粉和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④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
12. 难度:困难 | |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氧化钙,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变质,经测定该固体中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已变质的氧化钙占变质前纯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 A.80% B.66.7% C.40% D.18.8%
|
13. 难度:中等 | |
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由此可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及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如图所示: 。 (1)模仿碳及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出硫及硫的化合物转化反应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反应③:____。 (2)反应②中,V2O5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均为m,则V2O5在该反应中起____作用。 (3)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填反应序号)。 (4)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将浓硫酸滴在书页上,一会书页出现了黑色,且由糊状至烂洞状。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_。
|
14. 难度:中等 | |||||||
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1)实验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 (2)实验2:打开K2,右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 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用h0、h1表示)。
|
15. 难度:中等 | |
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 (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
16. 难度:中等 | |
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 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选填“向左”、 “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____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
17.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1)写出图中A、B、C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各一个:_____、____、____。 (2)与图中的点对应物质不相符合的化学式是____。 (3)在纯净物中,根据___,可以把它们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4)氮气是由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5)完成鉴别硫酸钾和硫酸铵两种固体化肥的实验报告。
|
18. 难度:中等 | |
图中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S、Cl、K、Fe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B、C、E、F、M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中两种元素质量之化为7:3.固态E叫做“干冰”;A、D、H均由三种元素组成,H在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G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l)写出化学式:G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19. 难度:困难 | |||||||||||||
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浓硫酸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既可吸水,又可吸收二氧化碳)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_______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3)装置Ⅱ和装置Ⅲ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填“能”或“不能”)。 (4)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减小的质量,其原因是_______。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
|
20. 难度:困难 | |
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实验操作、记录、分析) 实验一: (1)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气体,连接装置。 (2)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__,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除。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 K1、K2,再(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 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 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V2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_________之外的气体总体积。 实验二: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X”、“Y”、“Z”)。Y 的体积分数在 60s 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 (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 (6)实验二中,200s 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7)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二判断此说法是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
21. 难度:困难 | |
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 12.5 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 100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 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填写离子符号)。 (2)在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结果精确至 0.1 g)。 (3)A 点时,求此温度下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
22. 难度:中等 | |||||||||||||||||||||||||
铁的锈浊对社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冋答问题.
(1)食品袋内放入“双吸剂”是为了吸收_____,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a的数值为_____. (3)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