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B. 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C. 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D. 用天然气替代煤作燃料,减少酸雨形成
|
2. 难度:中等 | |
“创新高地,大湖名城”,建设好美丽合肥是每位合肥人义不容辞的重任,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推广使用节能灯,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B.鼓励建高节能建筑,出行多选择公共交通 C.减少使用塑料袋,分类回收垃圾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积极解决能源问题
|
3. 难度:简单 | |
氩气是空气中的一种常见稀有气体,氩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39. 95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 D.在氩气环境中焊接金属是利用了其与金属反应放热,使金属快速融化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液体 D.制备和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
5. 难度:中等 | |
强健的体魄是我们努力学习的坚强后盾,而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帮助我们保持健康体魄的保障,下列做法不科学的( ) A.多加强锻炼,少喝碳酸饮料,少吃膨化油炸类食品 B.要防止肥胖,就不能吃富含油脂的食物 C.体育考试前可视情况适量服用葡萄糖,补充能量 D.平常要注意各种营养补充,不能偏食
|
6. 难度:中等 | |
塑化剂(商业名称DOP),化学式为C24H38O4。 常用作生产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长期接触塑化剂可对人体造成损害。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OP是一种有机物,由66个原子构成 B.DOP 是一种常见塑料 C.DOP 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DOP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38
|
7. 难度:中等 | |
锡是一种低熔点的金属,常压下的锡主要有两种存在:灰锡(a锡)和白锡(β锡)。如果把白锡放在一个寒冷的地方,其温度低于15°C,最后白锡就会开始“碎裂”成灰色,称为所谓的“a”锡。白锡转化成灰锡也叫做“锡瘟疫”,这正是金属锡“自我毁灭”的秘密。而在锡中加入锑或铋形成合金,防腐性很好,则可防止锡的退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白锡加入稀盐酸中,会产生气泡 B.锡中加入锑或铋形成合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锡中加入锑或铋形成合金可防止锡退化的原因是熔点变高了 D.可以用锡合金制作成其他容易被腐蚀金属的防腐层
|
8. 难度:中等 | |
认识各种关系的模型是学习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中关系错误的是( ) A.物质燃烧条件 B.化学反应关系 C.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 D.人体中营养元素分类
|
9. 难度:中等 | |
A、B、C三个集气瓶(容积: 100ml) 中分别对应盛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足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瓶中蜡烛立即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 B.B瓶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渐渐熄灭,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瓶内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C.B中蜡烛燃烧比C中白磷燃烧火焰明亮,说明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D.C瓶中白磷燃烧一段时间熄灭,冷却后集气瓶中出现约20ml的水
|
10. 难度:困难 | |
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 所示的3 个实验(图中a 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图2 中的曲线1, 2,3 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 1, 2, 3 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B. 对比曲线 1 和 2 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 对比曲线 1 和 3 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 对比曲线 2 和 3 可知,40% NaOH 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某电风扇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电风扇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含有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 (填一种元素符号即可)。 (2)铁质底座表面通常采用刷漆来防止生锈,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锈报废的电风扇可以拆解回收处理,请写出一个利用生锈底座为原料重新生产金属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相比直接丢弃,对报废电风扇拆解回收处理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
1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3)利用图C装置探究不同地区石灰石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选用规格大小相同的不同地区的石灰石与等体积稀酸反应,从酸的角度说明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实验时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来比较。
|
13. 难度:中等 | |
矿山废水中含有大量的H2SO4和CuSO4,直接排放会影响水体酸碱性,并造成重金属污染。通过处理可以回收金属铜,并使废水pH和重金属离子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已知:步骤I中Ca(OH)2与CuSO4并没有发生反应; CuSO4 属于一种常见的重金属盐。 (1)废水①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 (2)步骤II和步骤Ⅲ都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是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II得到金属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加入少量Ca(OH)2可以降低步骤II中铁的消耗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步骤Ⅲ需加入Na2S才能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由此推测废水③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其中还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达标废水pH比废水①pH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
14. 难度:困难 | |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老师告诉大家,该瓶液体是下列5种液体中的某一种:稀硫酸、稀盐酸、NaCl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无色液体一定不是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i).锌是一种两性金属,与稀酸和碱溶液都能反应,并产生H2 (ii).稀硫酸与BaCl2溶液能反应: ,稀盐酸、NaOH溶液与BaCl2溶液均不反应。 (2)为确定该液体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参与同学们的探究活动。 实验1: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该液体不是___________。 实验2:另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粒,观察到气泡产生,说明该液体不是___________。 实验3:另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BaCl2液,观察到有____ 产生,说明该液体不是稀盐酸。 [反思交流] (3)实验1和实验2能否颠倒顺序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4)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为防止标签受损,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___。
|
15. 难度:困难 | ||||||||||||||||||||||||
彩漂洗衣液能够去渍、除菌,白色和彩色织物均可使用。彩漂洗衣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使用说明]每2L水加入1瓶盖本品,与洗衣粉混合浸泡效果更佳;遇顽固污渍,可适当提高水温或延长浸泡时间。注意:使用彩漂液清洗彩色衣服时水温不宜超过50°C! [进行实验]探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漂白性。 实验1:室温下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一块红色布条,浸泡时间与布条颜色变化如下表。
实验2:将红色布条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20 分钟后现象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对H2O2溶液漂白效果的影响。 (2)实验2中,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可使过氧化氢溶液的漂白性增强”的结论,需要对比实验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 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推测“使用彩漂液清洗彩色衣服时水温不宜超过50°C”的原因是________。 [注意:若答对第(5) (6) 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小组查得知,FeCl2 溶液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有催化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以下实验: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5%和2%)的H2O2溶液,再同时用注射器匀速注入等质量、等浓度的FeCl3溶液,分别用气压传感器测定(装置气密性良好)两试管中气体压力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5)图2中0-100秒管内气压几乎没有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请你再从图2曲线中找FeCl3溶液对H2O2溶液分解影响的一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 (6)请设计实验证明是FeCl3溶液中的Fe3+ 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有催化效果:_______(包括实验步骤和预期现象)
|
16. 难度:中等 | |
漂粉精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 Ca(ClO)2] ,其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 请计算: (1)次氯酸钙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 (2)生产28. 6t次氯酸钙理论上需要氯气的质量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