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理论的是( ) A.拉瓦锡 B.牛顿 C.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D.门捷列夫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纳米铜的性质 B. C60的组成 C. 单晶硅的结构 D. 无人机的研发
|
3. 难度:简单 | |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 0.5ml B. 1ml~2ml C. 3ml~4ml D. 5ml~6ml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棉花、亚麻织布 B. 用泥土烧制陶瓷 C. 红纸剪成窗花 D. 木板制成模型飞机
|
5. 难度:简单 | |
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 A.熔沸点 B.溶解性 C.可燃性 D.导热性
|
6. 难度:简单 | |
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 B.蜡烛的火焰分层,外焰最为明亮 C.蜡烛燃烧时,部分蜡烛受热熔化 D.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7. 难度:简单 | |
量取5mL氢氧化钠溶液,最好选用的仪器是( ) A.50mL量筒 B.100mL量筒 C.托盘天平 D.10mL量筒
|
8. 难度:简单 | |
某品牌牛奶营养成分数据显示,每250毫升牛奶中含钠70毫克、钾90毫克、钙90毫克。这里的“钠”“钾”“钙”应理解为 ( ) 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
9. 难度:简单 | |
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会向玻璃上“哈气”之后再擦,这样擦过的玻璃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倾倒液体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B.用手握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 C.倾倒液体后,塞好瓶塞将药瓶放回原处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不能与试管口接触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矿泉水 B.铜 牛奶 C.二氧化碳 氢气 D.洁净食盐水 液氧
|
12. 难度:中等 | |
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元素种类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粒子的电性 ⑤原子核 ⑥电子层数⑦最外层电子数 ⑧核外电子总数. A.①③⑤ B.②④⑥⑧ C.②⑤ D.①⑤⑥
|
13. 难度:简单 | |
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阴离子 D. 阳离子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不参加化学反应而原子参加化学反应 B.氧气、过氧化氢、氯化氢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说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D.水烧开后能把壶盖冲起,说明分子受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15. 难度:简单 | |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液化石油气能压缩在钢瓶中——分子体积小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
16. 难度:简单 | |
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用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 B.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要向里 C.不能用手接触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要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他人但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
17. 难度:简单 | |
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阴离子 D. 阳离子
|
18. 难度:简单 | |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一种,用一燃烧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火焰更旺,则可推断所盛气体依次是( ) A.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B.二氧化碳、空气、氧气 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氧气、空气
|
19.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中原子还可以再分 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
20. 难度:简单 | |
湖南冰水江市盛产金属锑。如图是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1.8g C.锑原子核外有51个电子 D.锑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1
|
21. 难度:简单 | |
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氖气,四种气体中,能支持燃烧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填充于试电笔的灯管中,通电时会发出红光的是_____,有刺激性气味的是_____.
|
22. 难度:简单 | |
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_____ 色 _______味的气体,具有供给动植物呼吸和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检验方法是把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氧气。
|
23. 难度:中等 | |
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形成的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写出: (1)上述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B____、C____、D_____。 (2)画出A原子和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A原子____;C离子____。
|
24. 难度:简单 | |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__。 (2)3个钠离子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
|
25. 难度:简单 | |
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D为二氧化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B__________________;Q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 难度:简单 | |||||||||||||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2)表示的是________(填化学符号)。 (3)仔细观察上表,我们能发现很多规律: ①同周期(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核外____________数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②同族(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核外____________________数相同,____________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4)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见下表),根据下表判断6.02×1023个钠原子的质量y为______________。请归纳下表中的规律:6.02×1023个某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__________。
|
27. 难度:简单 | |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3)选择④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_(填字母)端进入.若改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后先撤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选用加热一种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但应对该装稍做改进,即: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
28. 难度:简单 |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取A、B两个空集气瓶,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瓶口均用玻璃片盖好。(已知: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1)点燃集气瓶A中的蜡烛,观察到A中出现__________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 (2)点燃集气瓶B中的蜡烛,发现B中出现_________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验证这种产物,出现____________现象证明蜡烛燃烧有这种产物生成。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29. 难度:困难 | |
图甲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一个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实验室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氨气(NH3)臭味,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缓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③在E、F试管内分别倒入2mL操作①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D、G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乙连接好,并将G试管放置在热水中,打开铁丝夹,观察几分钟。请回答: (1)按图甲装置实验容易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③中图乙,烧杯中放热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时可观察到E、F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分别是E: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 (3)对比E、F试管中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到的一个新结论是温度越____________,分子运动速率____________。为了使新结论更可靠,在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