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A.在溶洞中,当溶有Ca(HCO3)2的水液发生分解,析出固体(在洞顶或洞底),日久天长便形成了钟乳石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一种有粘性的Na2SiO3导致瓶塞与试剂瓶粘连不易打开 C.“通风橱”是利用排风扇将橱内废气直接排放到室外的装置,它是一种不完善的防污设施 D.高压氧舱可治疗煤气中毒,原因是和血红蛋白结合的CO跟氧气反应生成无毒的CO2
|
2. 难度:困难 | |
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NaOH和NaNO3混合物 B.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证明存在 C.将氢气、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盛灼热氧化铜的试管,除去氢气 D.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的镁粉和铝粉
|
3. 难度:困难 | |
一定质量的镁和一定量的锌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物质为锌,乙物质为镁 B.反应后消耗的硫酸质量相等 C.反应所消耗的镁和锌质量不相等,锌的质量大 D.反应速度是甲(锌)慢,乙(镁)快
|
4. 难度:中等 | |
经实验测定某溶液由Mg2+、Fe3+、NO3-、SO42-四中离子组成,Fe3+、NO3-、SO42-离子的个数比为2:10:1,则溶液中Mg2+、Fe3+、SO42-离子的个数比为( ) A.3:2:1 B.1:2:1 C.1:2:2 D.1:2:7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一些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正确的是( ) A.纯碱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碱,生活中可以用来清洗油污,工业上可以用来制取玻璃、造纸、洗涤剂等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都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C.海水中蕴藏中大量的氯化钠,白天将海水引上海滩,晚上温度降低,氯化钠将大量析出,从而得到粗盐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同时不断搅拌
|
6. 难度:中等 | |
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C.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组以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生成物中水分子数目一定比二氧化碳数目多的是( ) A.C2H4和C3H6 B.C2H2和C3H8 C.C2H6和C2H5OH D.C2H4和C2H6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 A. B. C. D.
|
9. 难度:中等 | ||||||||||||||||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充分发生反应。经测定,容器内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C.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l:10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Na2CO3、H2SO4、HCl、NaNO3 B.NaOH、NaCl、MgCl2、FeCl3 C.HCl、AgNO3、HNO3、MgCl2 D.K2SO4、Na2CO3、BaCl2、HNO3
|
11. 难度:困难 | |
已知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40.3% B.28.9% C.44.8% D.30.5%
|
12. 难度:困难 | ||||||||||||||||
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将它们编号为甲、乙、丙、丁后,两两混合的现象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A. HCl B. CaCl2 C. Na2CO3 D. AgNO3
|
13. 难度:简单 | |
在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后,往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恰好完全反应,且天平仍保持平衡,则铜、铝合金中铜和铝的质量比为( ) A.1∶1 B.1∶2 C.1∶3 D.2∶1
|
14. 难度:中等 | |
有A、B两种混合粉末,质量分别为m1,m2.A由CaCO3和KHCO3组成,B由MgCO3和NaHCO3组成。将A、B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均为w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 A.25m1=21m2 B.m1=m2 C.混合物B中MgCO3和NaHCO3质量比可为任意比 D.混合物A中CaCO3和KHCO3质量比一定为1∶1
|
15. 难度:中等 | |
已知酸式盐可以和碱发生化学反应,如:。有Na2CO3、NaHCO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27.2g,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CO32-、HCO3-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物质共29g,则原混合物中含Na2CO3的质量是( ) A.10.6g B.5.3g C.15.9g D.无法确定
|
16. 难度:简单 | |
请回答下列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氢氟酸(HF)可用来在玻璃(主要成分:SiO2)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则R的化学式为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现有X、Y、Z三种元素,其中X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Y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ZX3,每个分子内有10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具有5个原子核的微粒的符号为_____。
|
18. 难度:中等 | |
高氯酸(HClO4)是最强酸。现有一种不常见的氯的化合物叫做高氯酸氯,其分子中氯的质量分数为0.526,且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高氯酸氯在室温下即发生分解,形成Cl2、O2和另一种氯的氧化物。已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3种产物的化学计量数相同。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19. 难度:简单 | |
A、B、C、D、E、F六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内容中涉及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D是最常见的溶剂。
(1)根据上图推断,C是_____,D是_____(填写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其反应方程式为: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1)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的操作依次是_____(填序号)。 A 向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B 加热 C 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①甲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此方案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_____。 ②乙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气体体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使Y形管中的残余溶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_____。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除外)。
|
21. 难度:中等 | |||||||||||||||||||
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5.6g固体的成分是 ;表格中,m= .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