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酒精挥发 C.瓷器破碎 D.牛奶变酸
|
2. 难度:简单 | |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炒菜用的铁锅 B.取暖用的煤 C.降温用的冰水 D.调味用的食醋
|
3. 难度:简单 | |
你喜欢烹饪吗?高超的烹饪技艺不仅能改善营养,而且能丰富生活情趣。下列烹饪的菜肴中富含油脂的是( ) A.凉拌黄瓜 B.红烧肥肉 C.玉米窝头 D.清蒸螃蟹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移走蒸发皿 D.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PM2.5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
7. 难度:简单 | |
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花生油 B. 白糖 C. 纯碱 D. 食盐
|
8. 难度:简单 | |
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 ) A.SbO2 B.Sb2O5 C.HSbO3 D.H3SbO4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选项中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B. C. D.
|
10.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C.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
12. 难度:简单 | |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得出的有关淀粉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只含碳、氢元素 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无法确定
|
13. 难度:中等 |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 )
A.A B.B C.C D.D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合理的是( ) A. 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 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D. 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
15. 难度:中等 | |
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 A.1g B.1.6g C.4.2g D.8.5g
|
16. 难度:简单 | |
从①氢气②干冰③氯化钠④金刚石⑤碳酸氢铵⑥熟石灰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要求填空(填写序号)。 (1)可以作为新能源的气体是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 (3)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 (4)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是_____; (5)常用于防腐、调味用的盐是_____; (6)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细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填“a”“b”或“c”)。 (3)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X、Y、Z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式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 ① ② ③不反应 A X>Y>Z B Z>Y>X C Z>X>Y D X>Z>Y
|
18. 难度:中等 | |||||||||||||
锂广泛应用于电池、贮氢等领域,锂在化合物中显+1价。图中A为周期表中锂元素的信息,其余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从图A中数值获得锂的核电荷数为_____。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编号);D结构示意图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_。 (3)LiMnO2是一种电极材料,其中Mn的化合价为_____。 (4)用化学符号表示:①两个锂原子:_____;②氢氧化锂:_____。 (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_____判断正确。
A 原子序数:Z>Y B 核外电子数:X=Y C Y和Z处于同一周期
|
19. 难度:简单 | |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完全燃烧_____; (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_____; (3)实验室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填“1”或“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t2°C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 ②A、B、C三种物质分别与少量氯化钠形成混合物,其中最适合使用的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杂质的是_____(填写序号)。 ③将t1°C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C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④在t2°C下,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溶剂的质量可能变小 B 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 溶液的质量可能变大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
2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一定条件下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只含两种元素的纯净物,B、C、E、F均是初中常见的无色、无味的单一气体。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F:_____。 (2)写出符合反应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1是实验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1中仪器a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制取并收集装置应选择图1中_____(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图1中_____(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如图2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此装置也可以当洗气瓶用,要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在收集装置前增加盛有_____的洗气瓶,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_____7(填“>”、“<”或“=”)。
|
23.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_____g。 (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g;配制时应选用_____(选填“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 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 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 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4)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_____处保持水平。
|
24. 难度:简单 | |
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为_____。 (2)在过滤操作中,除用到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 (3)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除尽粗盐中的_____。 (4)滤液中所含的溶质除含有氯化钠外,还含有_____。 (5)若样品中含80gNaCl,理论上最终所得NaCl固体的质量_____80g(填“>”或“=”或“<”)。
|
25. 难度:简单 | |
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填空: (1)葡萄糖酸锌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26. 难度:中等 | |
(6分)一烧杯中盛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溶液,然后向烧杯中逐渐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过滤得到沉淀10g,将滤液蒸发掉90g水后,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