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 《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 《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 《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
2. 难度:中等 |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 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B.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D. 为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要处理后排放
|
3. 难度:简单 | |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 收集O2 C.蒸发食盐水 D.测溶液PH
|
4. 难度:简单 | |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 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
5. 难度:简单 | |
平衡膳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A.番茄、黄瓜 B.米饭、土豆 C.牛肉、鸡蛋 D.色拉油、花生
|
6. 难度:中等 | |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
7. 难度:简单 | |
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雨的pH7,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则放出热量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灭火的原理是破环燃烧的条件,则破坏燃烧的条件一定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小于4,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
8. 难度:中等 | |
亚硝酸钠外观与食盐相似,它有毒、有咸味。除了工业用途外,它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抗氧化等作用,广泛应用于腊肉、腊肠、火腿、烧烤肉、肉罐头等肉制品的加工生产中。下列有关亚硝酸钠(NaN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亚硝酸钠由钠、氮、氧三种元素组成 B.亚硝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9 C.亚硝酸钠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 D.将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用于烹调菜肴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探究分子之间的间隔 C.将河水转化为纯净水 D.验证硝酸铵溶液水会吸热
|
10. 难度:简单 | |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 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 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
11. 难度:困难 | |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向一定体积的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
12.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甲溶液从t3℃降温到t1℃,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D.t3℃时,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g甲的饱和溶液
|
13.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排水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C中收集满氧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 (5)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 __________,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
14. 难度:困难 | |
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 (2)滤液A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 (3)步骤Ⅱ中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_____。 (4)上述步骤_____(选填步骤编号)所包含的反应体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5)步骤IV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判断步骤Ⅳ中加入的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实验小组对其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Ⅰ. NaClO溶液呈碱性。 Ⅱ.消毒杀菌的原理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变性程度越大,消毒液消毒杀菌效果越好。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时变为白色固体物质。 Ⅲ.ORP指84消毒液的漂白能力,ORP数值越大,84消毒液的漂白能力越强。 (进行实验) 实验1:制备84消毒液 某同学制作了一种84消毒液发生器(如图所示),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即可制得消毒液。 实验2:在鸡蛋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毒液,静置15min现象如下表。
实验3:探究84消毒液漂白性的影响因素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补全①的化学方程式。 ①2NaCl+2H2O2NaOH+ Cl2↑+______ ↑ ②Cl2+2NaOH =NaCl+NaClO+H2O (2)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 (3)实验3-1的结论是_______。 (4)根据实验3-2的测量数据可知,影响84消毒液漂白性的因素有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由实验3可知,84消毒液储存时需注意________。 (6)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
|
16. 难度:困难 |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只烧杯罩在2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上(如图1所示),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熄灭。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熄灭? (猜想假设)猜想1: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上部的二氧化碳浓度高;猜想2: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上部的氧气先被消耗。 (实验探究1)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成立,冰冰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明明对冰冰的结论表示怀疑,他用图乙装置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和20%氧气的混合气体,然后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瓶中,发现_________,从而证明冰冰的结论不正确。 (实验探究2)明明为了验证猜想2,他利用手持技术实验,用O2、CO2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O2和CO2的浓度变化,如图丙所示,图中___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曲线表示CO2浓度的变化。反应后剩余氧气浓度为15.65%,二氧化碳浓度为1.898%,氧气浓度明显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却增大不多。 (实验结论)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图2中上面一条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________(填“A”“B”“C”或“D”)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的原因。 AB段:_____________;BC段:___________;CD段:____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钢是铁的合金。为测定某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取11.4 g钢样,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钢样中其它成分与稀硫酸的反应)。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g; (2)计算此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