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17百色)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 ) A.溶液的质量 B.稀硫酸的质量 C.硫酸钡的质量 D.溶剂的质量
|
2. 难度:困难 | |
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至a克时,溶液中反应为 B.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D.滴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
|
3. 难度:简单 | |||||||||||||||||||||
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右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
4. 难度:困难 | |
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 ) A. B. C. D.
|
5. 难度:中等 | |
(2017滨州)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利用二氧化锰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B.向一定温度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C.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D.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
6. 难度:困难 |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B.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 将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分别滴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 D. 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1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B.图2 是向盐酸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纯碱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纯碱溶液的量的变化关系 C.图3 是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图4 是溶质为a、b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至T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b固体,则最终两溶液质量相等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相应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不正确的是 A.将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D.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
9. 难度:困难 | |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滴加足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C. 用等质量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
10. 难度:中等 | |
(2017湘西)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描述相符的是( )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 t℃时的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C.水的电解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
|
11. 难度:中等 | |
(2013唐山路北二模)为了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该溶液50g倒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2g二氧化锰,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完全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
12. 难度:简单 | |
(2013保定调研)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都存在包含、并列或交叉的关系,图中描述的概念间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
13. 难度:简单 | |
在如图所示的维恩图中,①、②、③、④可分别代表( ) A.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所有元素 B.氧气、氮气、其他成分、空气 C.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 D.单质、混合物、化合物、所有物质
|
14. 难度:简单 | |
(2017河北中考说明题型示例)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着包含、并列或交叉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概念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功和功率属于包含关系 B.汽化和蒸发属于并列关系 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
15.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用图示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其中甲包含乙,乙包含丙,甲丁两物质不相互包含,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b处形成大量气泡 C.c处反应放热 D.d处溶液呈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