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17涿州一模)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除了有红色固体生成外,还有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O2+4KI+4HCl= 2I2+4KCl+2H2O,淀粉遇I2变蓝。 ③H2、CO等气体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④浓硫酸有吸水性。 (实验验证) (1)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中________SO2(填“有”或“无”)。 (2)用下列所示实验检验氢气和氧气: B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气体是H2。 (实验反思) (3)若没有浓H2SO4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难度:困难 | ||||||||||
(2017张家口桥东区模拟)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时,将一段去除氧化膜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试管中有灰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小华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小华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小宇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小彤认为灰白色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实验探究1)
基于以上探究与分析,原有猜想均遭到了否定。 (查阅资料)HCl+AgNO3= HNO3+AgCl↓,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2) 他们又另取灰白色沉淀放入试管中加热,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内,玻璃棒上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生了__________气体。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________色。 (反思拓展) (1)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镁条的用量宜少不宜多。 (2)铁片和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的现象也不相同,据此推测出铁的活动性比铜________。还可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来确定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3. 难度:中等 | |||||||||||||
(2015中考说明题型示例)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图1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经初步无色气体A不含有单质气体,黑色粉末B含有两种单质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高炉炼铁的原理为Fe2O3+3CO2Fe+3CO2,请写出反应器中一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兴趣小组又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对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组在分析了炼铁的原理后,认为无色气体A中可能有CO2,也可能有未反应的_____。 乙组认为黑色粉末的成分中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假设一:只含有铁。 假设二:只含有_____。 假设三:以上两种物质都含有。 (实验探究) (1)为验证甲组的猜想,大家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箭头表示气体流向): 当看到Ⅰ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Ⅲ中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可以确定无色气体A的成分为_____。 (2)为验证乙组中假设三成立,大家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来进行探究。
(交流反思) 甲组在做实验时,存在一个很不环保的缺陷,请指出来_____。
|
4. 难度:困难 | ||||||||||
某兴趣小组同学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剥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异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网络搜索)干电池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___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听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Ⅱ.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_____; 实验Ⅲ.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
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结论与反思)(1)干电池中一定含有铵盐,可能含有二氧化锰,一定不含有铁粉。 (2)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去伪存真,不应盲从。
|
5. 难度:中等 | |
(2016承德围场教研室三模)对于化学知识要学以致用。小刚同学学习完化肥的知识后,联想到化学课上老师讲过的“谁偷了我的化肥”的故事:“经过一个夏天,仓库中的碳酸氢铵化肥减少了许多,袋子却没有破损的迹象,地面上也没有化肥的洒落,只是仓库中刺激性的气味更浓了”。他马上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相关资料)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氨气与水的体积比为1∶700)的物质。 (实验设计)小刚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水和氨气。 (2)小刚同学认为,试管B中的试剂无法确定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小刚的根据是____________。为了能证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刚同学取烧杯A中的上层清液,注入收集到气体的试管中,通过观察_________,可以判断有无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氨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小刚同学最欣赏“碳酸氢铵受热方式”,这种受热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在存放碳酸氢铵化肥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