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空气 B.干冰 C.液氧 D.生铁
|
2. 难度:简单 | |
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柏油路面曝晒变软 B.水放冰箱结成冰块 C.铜器锈蚀颜色变绿 D.电流过大灯丝熔断
|
3. 难度:简单 | |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能源的推广利用,节约了化石燃料 B.新材料应用于航空制造,利用的都是其物理性质 C.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D.新药品的研发,可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
4. 难度:简单 | |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将饮料瓶放入厨余垃圾桶 B.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C.使用煤炉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
5. 难度:简单 | |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量液体体积 B.加热固体 C.收集气体 D.稀释浓硫酸
|
6. 难度:简单 | |
碳、氢、氧、氮是地球的生命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和化合物,其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符号是O2-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水,水是由分子构成的 D.这四种元素可以组成铵态氮肥,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
7. 难度:简单 | |
关于以下三个反应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三种反应物均可在食品加工中用作膨松剂 B.用加热的方法无法区分 NaHCO3和NH4HCO3 C.充分加热等质量的三种反应物生成CO2的质量相等 D.三个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
9. 难度:困难 | |
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1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 B.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 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
10. 难度:简单 | |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人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1)口罩是防疫的必备品,其生产原料中用到的聚丙烯属于 ___(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洗手、消毒能有效防止病毒感染。“84”消毒液能迅速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测量体温是防控的重要环节。家庭常备体温计中的液态物质是________。 (4)加强营养有利于增强体质合理补充维生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鸡肉 B 黄瓜 C 面包
|
11. 难度:简单 | |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承载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1)制作毛笔常用羊毛、兔毛等,检验笔毛是动物毛发的简易方法是_______。 (2)用墨汁写绘的字画能从古代保存至今而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3)宣纸制作过程中有道工序是从纸浆中用竹帘捞纸,该操作相当于_______(填字母)。 A 蒸发 B 过滤 C 结晶 (4)砚台产地不同,成分也有差别,但其中的主要成分都_______(填“易溶”或“难溶”)于水。
|
12. 难度:简单 | |
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根据以下符号回答: ①2N2 ②A13+ ③2H ④SO⑤CH4 (1)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 ______(填序号) (2)①表示两个 ______。 (3)由②和④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4)⑤中数字“4”的含义是______。
|
13. 难度:中等 | |
如下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丙中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乙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3)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_______。 (4)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右上图中的 ______(填“a”或“b”)相似。
|
14. 难度:简单 | |
黄金、黄铜(铜锌合金)、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都是金黄色固体。 (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时有明显划痕的是 ________。 (2)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工业上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第一步的反应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多姿多彩。如下图所示,“—”两端的物质相互可以发生反应。
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Y的化学式:________。 (3)X的溶液与Y的溶液反应时,一定能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
16.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 (4)当气体从m口进入时,利用C装置还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C中盛澄清石灰水时,可以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②C中盛烧碱溶液时,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③C中盛浓硫酸时,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④C中盛适量冷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时,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17. 难度:中等 | |||||||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有 ________;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结论) (1)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 __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________。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1,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3)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NaC1生成。 (拓展应用)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18. 难度:中等 | |
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1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10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 g。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