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题型 实验探究题&
一、科学探究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9牡丹江改编)人类对金属的使用历经了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而铝的使用比铜和铁晚得多。

(提出猜想)使用金属的早晚可能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

(知识回顾)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归纳总结)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

(实验探究)为了进一步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小明在实验前对金属进行打磨,目的是_____

步骤

现象

结论

甲、乙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乙试管中的溶液_____,丙试管中无现象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

②取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中

铝片的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反思评价)小刚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以优化,一次性比较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选用的药品是_____

(表达交流)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实验后的废液直接排放会腐蚀管道并造成污染,需要倒入废液缸中处理。小组同学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除掉了他们实验后废液中的Cu2H

(拓展延伸)矿物资源有限,而且不能再生。请你写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_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我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铸造1元、5角和1角硬币的主要材料含有铁、镍(Ni)、铜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十分感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知识回顾)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铁比铜活泼,铁可以从铜的盐溶液中将铜置换出来,写一个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猜想一:FeCuNi 

猜想二:NiFeCu

猜想三:_________

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来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一)取三根用砂纸打磨过的三种金属丝,分别插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插有铁丝和镍丝的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插有铜丝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铁丝和镍丝均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丝不与稀盐酸反应,证明猜想______错误。只用稀盐酸无法比较出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设计二)把一根打磨光亮的铁丝插入到盛有NiCl2溶液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丝表面有金属固体析出,结合(实验设计一),可知猜想________成立。

(反思与交流)在NiCl2溶液和CuCl2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则滤渣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____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氢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

2)试剂X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9安徽改编)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_____(填“强”或“弱”)。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含有氯化镁;假设二:含有镁粉;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沉淀未见减少

实验2

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_____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_____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结果见下表:

时间/min

0

2

4

8

12

16

20

24

溶液pH

2.0

5.3

7.0

8.6

9.3

9.8

10.0

10.0

实验现象

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度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_____

②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