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奴隶制
|
2. 难度:中等 | |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A.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隋唐科举考试 D.明朝八股取士
|
3.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电视剧频频玩穿越。小明同学通过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他可能见到的情景是 A.商品买卖使用交子 B.读书人在认真读书,准备考试做官 C.剧院里正在上演《窦娥冤》 D.结识一位回族朋友
|
4. 难度:中等 | |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宋朝科技突破性进步表现的是 A.造纸术的出现 B.发明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
5. 难度:中等 | |
某校三(3)班学生对中国古代三个大一统时期(秦汉、隋唐、元明清)进行探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 B.隋唐创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C.元朝建立行省制 D.清朝废除宰相制度
|
6. 难度:中等 | |
地处南京秦淮河畔的“贡院”被专家学者称为见证中国科举制度的“活化石”。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B.科举制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C.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戊戌变法时期废除了科举制度
|
7. 难度:中等 | |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辛丑条约》
|
8.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下列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后
|
9. 难度:中等 | |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共“一大”召开 C.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D.蒋家王朝的灭亡
|
10. 难度:中等 |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反映的历史是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口号、标语与抗日战争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12. 难度:中等 | |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一五计划完成
|
13. 难度:中等 | |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
14. 难度:中等 | |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与这一宣传标语有关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交流频繁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D.农耕文明发达
|
16. 难度:中等 | |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英国议会”、“制约王权”、 “君主立宪”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图②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C.摆脱了经济危机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18. 难度:中等 | |
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列各国处理农民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俄国解放农奴的措施实质是对农民的盘剥 B.日本明治政府规定不允许土地买卖 C.美国罗斯福新政兴建水利工程,利于农业生产 D.苏俄政府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19. 难度:中等 | |
斯大林曾经说: “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纳粹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指的是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 C.莫斯科保卫战 D.攻克柏林
|
20. 难度:中等 | |
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这一被时人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是 A.门户开放政策 B.冷战政策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
21. 难度:中等 | |
(7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文化,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各 自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总结秦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改革措施?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 作用?(3分) 材料三 如图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文成公主庙中的公主坐像。
(3)下列有关文成公主的表述正确的是( )。(1分) ①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物品、生产技术和书籍 ②文成公主是出生于玉树 的藏族姑娘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材料四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4)材料四反映的民族融合的情况出现于元朝,这一时期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哪一个?(1分)
|
22. 难度:中等 | |
(7分)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是一部追梦三部曲,救国之梦一建国之梦—强国之梦。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引领了中国10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救国之梦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1)孙中山的“救国之梦”指导思想是什么?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2分) 建国之梦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2)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分) 强国之梦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3)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1分)能够体现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做法有哪些? (至少两条,2分)
|
23. 难度:中等 | |
(7分)在一个国家崛起或复兴之路上,总有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一次次把世界各国推到十字路口。如何把握方向找准出路,实现国家的崛起或复兴,历史上有过很多成功的范例,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 材料一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时说:“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已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1)当时令这个国家感到恐惧的事件是什么?(1分) 材料二 194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3.2亿美元,钢产量56万吨,都只相当于战前的1/10…… (2)导致材料二中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治国策略 材料三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你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要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天。” (3)材料三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有什么特点?(1分) 材料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大力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 这反映了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特别重视什么?(1分) 华丽转身 材料五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时写道:“其实他的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 材料六 如图 (6)根据上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1分) [成功启示] (7)美国、日本在 “历史拐点”上的“华丽转身”给我们什么启示?(1分)
|
24. 难度:中等 | |
(9分)中日两国是近邻,近代日本崛起之路值得中国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有人形象地说:19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中国有着同样的命运,都长了瘤。而两国都想医治,中国是中医慢慢调理,而与此同时,1868年,日本开始用西医动刀除瘤。 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的入侵者分别是哪个国家?使两国面临着怎样相同危机?(3分) (2)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日本曾以中国哪个时期为师进行学习并进行了什么改革? (2分) (3) 材料二中的“日本开始用西医动刀除瘤”指的是什么?日本”除瘤”后与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件?之后中国反师为学,倡导了一场了怎样的救国探索运动?(3分) (4)中日两国由“同是天涯沦落人”到“相逢已是不相识”的历史,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思考日本的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