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符的是( ) 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制度
|
3. 难度:中等 | |
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
4. 难度:中等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芜湖的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裕中纱厂正在投产,恒升铁厂船板,大昌火柴厂股份有限公司组建。这一时期,芜湖乃至全国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外部原因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5. 难度:中等 | |
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① 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② 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 地占有者缺乏生产积极性 ④ 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从“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 A、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多种所有制经济 B、促进城乡、沿海和内地共同发展 C、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8. 难度:中等 | |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列体现了这一做法的有( ) ①改善交通条件 ②实施“安居工程” ③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④改革医疗保险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
9. 难度:中等 | |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10. 难度:中等 | |||||||||
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清帝溥仪退位诏书 (1) 上图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历史功绩?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多少周年?(2分) 材料二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时间和标志。(2分) 材料三 建国以来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 “四大件”
(3) 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四大件”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分)
|
11. 难度:中等 | |
(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 ,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摇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二 列宁认为,对落后的国家来讲,农民是社会各种力量中“决定性的因素”,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至关重要。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 ——《青海社会科学》2005 年第2期 曾长秋、王千慧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椎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1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列宁对农民问题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苏俄在1921年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我国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地区。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使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分) (4) 以上材料使你有何感悟?(2分)
|
12. 难度:中等 | |
(8分)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第二次从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第三次从二战后到现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哪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l分) 材料二 1814年,他(史蒂芬孙)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2)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式交通工具,试各举一例。(2分) 材料三 如图 汽车生产全球化模式图
(3) 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l分) 材料四 如图,“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4)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为我国建立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图中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2分) 材料五 20世纪是经济和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社会却未能因此进入安宁太平的理想境界……全人类共同面临着众多的危机与挑战。 (5) 众多的危机与挑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的,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共同努力。请举出国际社会合作解决人类危机的一个成功范例。(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