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江苏淮安盱眙第一中学初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不勇敢,惧怕竹枪火炮

C.竹枪比火炮有较大危害        D.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 鸦片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

C.关天培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最可能是写给下列哪个历史人物的?(   )

A.6ec8aac122bd4f6e     B.6ec8aac122bd4f6e        C.6ec8aac122bd4f6e       D.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如图是戊戌变法时期,他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6ec8aac122bd4f6e

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

A.林则徐          B. 陈独秀         C.康有为          D. 李鸿章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富强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这些努力都未达到目的,于是先进知识分子又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民主”与“共和”                D.“民主”与“科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潍坊市某校夏令营计划暑期组织一次红色旅游。他们选择了上海。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      D.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鸦片战争的情景                      B.甲午战争的情景

C.北伐战争的情景                      D.黄海大战的情景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8分)读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6ec8aac122bd4f6e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

(1)如图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2分)

(2)此事件前期的口号是什么?(2分)

(3)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

(4)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事件,你将怎样评价?(2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8分)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3日在北京开幕。民革中央和部分政协委员建议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提案“未提先热”,受到各方瞩目。据此回答: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2)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2分)

(3)你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0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

(1)上述材料与中国的哪一次运动有关?这次运动导火线是什么?(4分)

(2)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最能反映这一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4分)

(3)这次运动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