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黄帝的景仰之情。后人尊敬黄帝是因为他 A.教人们挖井,发明车船 B.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 C.与炎帝联盟 D.让仓颉造字
|
2. 难度:中等 | |
我国至今一直延用的县、省级行政机构,最早推行分别是在 A.秦朝、元朝 B.周朝、唐朝 C.商朝、汉朝 D.东周、秦朝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图文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你知道为开通右图中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吗? A.商鞅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
4. 难度:中等 | |
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5. 难度:中等 | |
“挥师台岛逐荷夷,威镇海疆复祖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古代“状元”的试卷,与“状元”有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丞相制 D、推举制
|
7. 难度:中等 | |
清代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由此判断该大臣 A.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心生抱怨 B.完全听命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C.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办事非常认真仔细
|
8. 难度:中等 | |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这“最后一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
9. 难度:中等 | |
2012年是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华民国100周年,100年前中国开始采用民国纪年法。下列事件不是采用民国纪年法的是: ①武昌起义 ②平型关大捷 ③成立同盟会 ④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如图,下面是江泽民总书记的一幅题词,它悬挂在 A.井冈山 B.南昌 C.南京 D.平型关
|
11. 难度:中等 | |
2012年2月某中学组织一次主题为“感受长征”的文艺汇演,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最能反映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巧渡金沙江 B. 吴起镇会师 C. 强渡大渡河 D. 召开遵义会议
|
12. 难度:中等 | |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了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
13. 难度:中等 |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
14. 难度:中等 | |
解放战争中,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策略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15. 难度:中等 | |
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1949~1989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折线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引起A点到B点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文革”的破坏 C.生产力水平低下 D.急于求成,缺乏经验
|
17. 难度:中等 |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18.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对欧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因战争起家,也因战争而倒台,更因一部法典而名扬欧洲。这位名震一时的枭雄是 A. 拿破仑 B. 查理一世 C.华盛顿 D. 亚历山大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1851年5月第一届世博会——伦敦水晶宫展览会在英国隆重开幕。下列发明创造可能出现在本次展览会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我市某城区的一组图片,下列图片最能反映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 A.政治多极化 B.文明多元化 C.经济全球化, D.区域集团化
|
21. 难度:中等 | |
【文化之旅】 如图,绮丽壮美的历史空间中有着深邃莫测的人文世界,揭秘历史,领略文化,让我们一起身临其境,共同领略人类的文化风采,探索其中的奥秘。(9分) (1)图一是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里的一块牌匾,“万世师表”牌匾,为康熙手书。思考:这里的“万世师表”指是孔子,说出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历代帝王都尊重孔子,什么时候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专制主义王朝的正统思想。(2分) (2)图二是王羲之故居的牌匾。请说出王羲之的代表作。图三是水浒主题公园的碑石。请说出《水浒》成书的大体朝代。(2分) (3)图四是伊斯兰教徒麦加朝圣的情景。我们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什么。图五是东南亚佛教建筑,佛教的主张是什么。(2分) (4)图六是达芬奇纪念馆里的一副名画,请说出她的名称。图七是伏尔泰故居前伏尔泰的雕像,伏尔泰是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2分) (5)一趟收获颇丰的文化之旅,肯定给你以启迪,请用几个关键词概述一下你的收获。(1分)
|
22. 难度:中等 | |
【大国纵横】 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一些传统三角关系趋于活跃。在国际形式复杂多变的今天,大国关系左右着国际形势,我们一起回顾历史,追寻大国之间时分时合的轨迹。(7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 (2)二战结束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了复兴欧洲经济,制定了什么计划?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西欧为了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安全,成立了欧盟,这个组织发展的趋势是什么?(3分) (3)一战后签署的《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打击了一个国家独占中国的计划,写出这个国家的名称。后来这个国家跟美国的矛盾日益加深,在二战中偷袭了美国的军事基地,说出这个基地的名称。(2分) (4)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美之间的坚冰开始融化。中美之间关系开始改善,与一位美国总统访华有关,请写出他的名字。(1分)
|
23. 难度:中等 | |
【言海拾珠】 重拾历史,品味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时空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另有一番风味。(7分)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利 材料二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 我们正在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列宁 材料四 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罗斯福 材料五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 ——康有为 材料六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邓小平 (1)伯利克利时期,最高的权利机构是什么?(1分) (2)亚历山大二世的这一段话说明的什么。(1分) (3)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起了什么作用?(1分) (4)罗斯福总统为了美国的新生和繁荣,进行了一场改革,举一例说明罗斯福总统为减少失业,扩大内需所采取的措施。(1分) (5)从材料看,康有为等人发动变法的目的是什么?(1分) (6)邓小平提倡向别的民族、别的国家学习,由此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哪一次会议是共和国历史的这个伟大的转折点。(1分) (7)从上面六位人物的话语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1分)
|
24. 难度:中等 | |
【新闻透视】 解读新闻,透析时事,关注现实。 新闻之一:如图,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 船的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 新闻之二:如图,据日本防卫省声称,5月8日上午6时左右,日本海上自卫队P-3C巡逻机在冲绳本岛西南650公里海域,发现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东南航向行驶穿越冲绳岛链。编队中包括一艘两栖舰、两艘驱逐舰和两艘护卫舰,均为新型战舰。图为日本P-3C拍下的中国舰艇编队,以“昆仑山”号领队。 新闻之三:如图,4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向梁振英颁发任命梁振英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的国务院令。 新闻之四:如图,被誉为大陆“80后”代表作家韩寒首度访台,3日下午随一个大陆访问团至马办拜会马英九;首次见到韩寒,马英九连呼“久仰”,韩寒笑得有些不好意思,气氛热络融洽。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1)中菲南海问题吵得沸沸扬扬。其实早在十五世纪上半叶,郑和就七下西洋,途径南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那么,郑和下西洋对南洋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1分) (2)应该说中日两国有很深的渊源,曾几何时,中国是日本的老师;时过境迁,原来的学生打败了老师。而今,和平崛起的中国,冲出近海,走向远洋。 列举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是日本的老师;学生打败老师,指的是十九世纪末期的哪一场战争。中国海军编队能过走向远洋,来源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强大,说出中国在上个世纪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3分) (3)香港历经沧桑,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回归是哪一个设想的具体运用。(1分) (4)中国统一,台湾回归是几代人的梦想。哪一次战役之后,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1分) (5)在韩寒的博客里可以看到两篇文章《要自由》《说民主》,其实在新文化运动中,就有相近的内容,请写出来。(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