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最大作用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 沟通五大水系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便利了南北交通
|
2. 难度:简单 | |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反映的内容与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 A、秦始皇 B、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
3. 难度:简单 |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作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水排 D、 曲轅犁
|
4. 难度:简单 | |
唐太宗善于纳谏,他常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姚崇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佳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鹘衣装回鹘马” B.“车书本一家” C.“和同为一家” D.“唐风洋溢奈良城”
|
6. 难度:简单 | |
唐朝时,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大 D.唐朝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
7. 难度:简单 | |
唐朝时,有一位日本人去长安集市购买商品,你认为他不能买到 A、用活字印刷的书籍 B、茶叶 C、 青瓷 D 、唐三彩
|
8. 难度:简单 | |
你如果游览敦煌莫高窟,你将会乘车到今天的 A、 陕西 B、宁夏 C、甘肃 D、 内蒙古
|
9. 难度:简单 | |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治国举措的共同点是 A、设节度使 B、抗击突厥 C、 建立行省制度 D、重用人才
|
10. 难度:简单 | |
下图建筑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李春 B.祖冲之 C.僧一行 D.孙思邈
|
11. 难度:简单 | |
岳飞抗金的斗争是 A、反对外来侵略 B、 反对民族压迫 C、反对外来压迫 D、 反对地主割据
|
12. 难度:简单 | |
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 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
13. 难度:简单 | |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
14. 难度:简单 | |
与下图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统一蒙古 B、统一全国 C、建立元朝 D、统一女真
|
15. 难度:简单 | |
西藏成为国家正式行政区,由中央政府对其任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是在 A. 两汉时期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
16.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曾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观察下图,该项发明的名称是
A.罗盘针 B.司南 C.指南针 D.突火枪
|
17. 难度:简单 | |
关于“瓦肆“(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
18. 难度:简单 | |
元朝对台湾进行管辖的行政机构是: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福建省 D、市舶司
|
19. 难度:简单 | |
苏轼的词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突出体现的风格是: A、豪迈奔放 B、清新淡雅 C、直白如画 D、委婉真挚
|
20. 难度:简单 | |
元朝时期松江农家妇女黄道婆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棉纺织业 D、印刷术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唐朝诗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诗中“此河”是指哪一条河?它是谁下令开凿的? (2)这条河的中心在什么地方? (3)该朝代的开国皇帝是哪位?他开科举制先河的目的是什么?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材料二: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谚语?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有何变化? (2)材料二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它与元朝统一有何关系?
|
2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回答: (1)材料一表明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其中的“夷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了8世纪初期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和同为一家”是指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3)“和同为一家”有什么意义?
|
2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 1005年,宋辽达成议和。宋朝每年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回答: (1)当时的宋朝建立者是谁?定都在哪? (2)“辽”的前称是什么?定都在哪? (3)宋辽议和盟约名称叫什么?宋辽议和有何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