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
2. 难度:简单 | |
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 难度:简单 | |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秦陵兵马俑 ④圆形方孔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5.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
6.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
7.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
8. 难度:简单 | |
《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行省制
|
9. 难度:简单 | |
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A.陈胜、吴广要求夺权 B.人民群众的要求 C.到渔阳戍边途中遇到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期到达 D.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无法生活
|
10. 难度:简单 |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 A.商朝 B.战国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
11. 难度:简单 | |
某公司准备制定严格的规章约束职员行为,这应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
12. 难度:简单 |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些历史功绩(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
13. 难度:简单 | |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
14. 难度:简单 | |
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
15. 难度:简单 | |
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得人心
|
16. 难度:简单 | |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
|
17. 难度:简单 | |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其中更为合理的是(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让其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
19. 难度:简单 | |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
20. 难度:简单 | |
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相关的是( ) A.王義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4分) (2)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主要源于历史上的什么重大改革?(2分) (4)据“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重要作用。(2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3分)
|
22. 难度:中等 |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出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 (4)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观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4分)
|
23. 难度:中等 | |
(19分)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1分)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2分)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2分)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2分)
|
24. 难度:中等 | |
(14分) 在我国古代的改革中,其中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两次最为有名。请问: (1)这是两次什么改革?(4 分) (2)这两次改革的目的各是什么?(4 分)在当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6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