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 A、黄帝 B、夏启 C、秦始皇 D、孝文帝
|
2. 难度:中等 | |
秦统一后,官府发布的文告使用的文字会是哪一种?(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金文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 B.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 C.秦长城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D.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
4. 难度:中等 | |
《汉书》中记述“ 始开西域之迹” ( ) 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霍去病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组合有错的一项是( ) A.蔡伦——“蔡侯纸” B.张衡——地动仪 C.张仲景——“五禽戏” D.王羲之——《兰亭序》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人物,查找《史记》没有其内容的是( ) A.陈胜 B.刘邦 C.汉武帝 D.诸葛亮
|
7. 难度:中等 |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开发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没有关系? (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劳动者素质提高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
8. 难度:中等 |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出自于谁领导的农民起义?( ) A.洪秀全 B.李自成 C.陈胜、吴广 D张角
|
9. 难度:中等 | |
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哪一年?( ) A.公元221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20年 D.公元前230年
|
10.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官职是( ) A.太尉 B.司隶校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地点不在丝绸之路上的是( ) A.玉门关 B.阳关 C.楼兰 D.山海关
|
12. 难度:中等 | |
张骞通西域是在汉代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景帝 B.元帝 C.文帝 D.武帝
|
13. 难度:简单 | |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该教产生于 A.秦朝 B.西汉末 C.东汉后期 D.南北朝时期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司马迁的《史记》,与《史记》有关的是 ①记叙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主要史实 ②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③写成于东汉时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15. 难度:中等 | |
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招贤纳士 ③曹操联合孙权 ④实行屯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A.①②③④
|
16. 难度:困难 | |
材料阅读一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1分)有什么功绩?(3分) 秦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一夫”是指谁?(1分)“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一问题你能回答吗?(1分) “一夫”是指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提到的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推行什么政策?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
17. 难度:中等 | |
材料阅读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则材料是谁说的话?(1分) 答:_____________ (2)作者写过什么书?(1分)是什么体裁的书?(1分) 著作____________ 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难度:困难 | |
读图分析题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最远可到达 (3分)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___ 。(2分) (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 。(2分) (4)这条路开通后有什么作用?(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