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安徽省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银行行徽(下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原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下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满分5 manfen5.com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的科技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彰显了我国盛唐的繁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你认为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今天最有可能流落在

A.日本       B.英法

C.印度        D.美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这两句竹枝词反映出中国近代传媒

A. 注重时事新闻报道       B.注重商业广告登载 

C.注重社会问题评述        D.注重社会新俗宣传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统一战线是我党民主革命的经验总结。材料中“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推翻清朝统治

B.打倒北洋军阀

C.抵抗日本侵略

D.争取和平民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合肥某校举行“新中国科技成就展”,选取了以下图片,其中我国最先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满分5 manfen5.com

A.①        B.②        C.③        D.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起古巴比伦王国,展现了两河流域的文明曙光。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19世纪初                    B.公元前19世纪末

C.公元前18世纪初                    D.公元前18世纪末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分析下列资料得出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发明者的身份

进入时代

首先开始的国家

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工人

蒸汽时代

英国

蒸汽机—80多年

第二次技术革命

科学家

电气时代

美国、德国

电动机—60多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家

网络信息时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原子能—6年

 

 

 

 

 

 

 

 

 

A.三次技术革命中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B.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网络信息时代

C.三次技术革命中首先开始的国家由一国到多国

D.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对以下漫画的解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图一中的法西斯认为发动侵略战争才是解决危机的“生路”

B.从图二可以看出三个法西斯已经结成同盟,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C.图三中的结局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D.这组漫画中的主角代表的是法西斯德国,它警示人们法西斯战争不是“生路”,而是“死路一条”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13年6月 习近平主席访美指出: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国。中美两国都加入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满分5 manfen5.com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勤劳勇敢的安徽人民勇于探索

(1)在国防建设上,被誉为“两弹元勋”的安徽科学家是______。

(2)在制度创新上,实行“大包干”开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是安徽_____。

(3)解放战争吹响胜利的号角,渡江战役总前委位于安徽省______。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发展更具魅力

(1)宋代描绘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的绘画作品是______。

(2)东晋著有《女史箴图》等作品的画家是______。

(3)东晋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______。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1311月南非国父曼德拉逝世,世界的目光再次聚集非洲

(1)世界史上非洲遭受殖民灾难的开始是______。

(2世界史上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的标志是______。

(3)一战后重建了北非世界新秩序的国际会议是______。

4)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方针。

 

三、判断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14年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60周年,小明同学对人类的民主法治历程作一总结,以下笔记中有4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英国近代史中,《人权宣言》的颁布,限制王权,迈出了打破君主专制的第一步。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学说,并在法国成功实践。中国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中国在一届人大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但人民公社化时期民主法制再一次遭到践踏,刘少奇案成为时代最大的悲剧。今天我党健全法制,完善民主,2013年的薄熙来案昭示了社会主义法制面前人人平等。

1)错误:______              改正:______

2)错误:______              改正:______

3)错误:______              改正:______

4)错误:______              改正:______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2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 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是指什么?(2分)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的理解。2分)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6分)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0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和平交往一直是主流。但是两国关系也一直恩怨纠结、纷争不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1)列举日本来华的留学生和遣唐使中,为中日交流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1分)列举日本历史上走向封建化的重要改革。(1分)

材料二:战争的导火索终于来了,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诱使使清朝出兵朝鲜。

2材料二中提及的战争对给中国领土主权、历史发展各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2分)

材料三:2013年11月,中国公布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一时间日本反应过度,频繁出动军机闯入识别区,拒绝承认。甚至鼓动国际社会联合抵制,而日本自己早在44年前就已经划定防空识别区,最近距离我国领土只有130公里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军部队成立于何时?我国国防建设中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什么?(4分)

材料四:日本操纵所谓钓鱼岛国有闹剧以来,中日关系一度跌入低谷,中日陷入紧张的冲突对抗。2014年也是农历甲午年,日本岛内有势力在叫嚣又一次甲午战争即将到来。

4你认为这次中日之间还会爆发新甲午之战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而如何管理经济,各国却各有做法,又相互借鉴。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手拉手向前走。

有形的手

国家在经济建设中运用行政的、法律的、货币的手段管理经济,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职能。

1苏联在经济建设中曾经把“有形的手”运用到极致,这种体制是什么? 1分)

2我国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在经济领域的改革目标是什么?1992年初,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方向,带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的事件是什么?(4分)

无形的手

市场自发调节是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奉行的自身规律。

3苏联在建国初期,为恢复创伤,而尝试运用“无形的手”,其政策是什么?(1分)

手拉手向前走

市场调节不是资本主义的特色,国家计划也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

4在危机面前,带领资本主义世界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其特点又是什么?(4分)

5纵观各国经济建设的探索道路,你有何感悟?(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