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贵州安顺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最早懂得使用火的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时代,下列哪几项具有世界性的贡献(   

①种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种植水稻    ④挖掘水井   ⑤发明瓷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⑤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禹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名留青史,这个奴隶制王朝是(    

A.唐             B.宋           C.元            D.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开始(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 (    )

A.旧石器文化   B.青铜文化       C.新石器文化     D.铁器文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A.齐、楚、赵           B.秦、齐、魏

C.楚、燕、韩           D.韩、赵、魏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属于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④建立县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中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测出一年二十四节气是在哪一时期(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商朝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持这一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C.秦朝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D.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的措施是( 

A.重视人才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设立太学             D.削弱封国势力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其中与冶炼有关的发明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水排         B.二牛抬杠     C.耧车    D.提花机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曾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此人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华佗       B.张仲景       C.蔡伦     D.张衡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部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C.《论语》      D.《后汉书》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哪里发生地震,人们很快就会知道,而东汉人也能很快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他们靠的是(  

A.烽火传报             B.飞马传报

C.地动仪显示           D.地球仪显示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  

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开垦荒地                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人口迁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A.秦朝末年    B.西晋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水经注》      B.《缀术》    C.《齐民要术》     D.《脉经》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  

①龙门石窟      ②敦煌莫高窟     ③云冈石窟      ④麦积山石窟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泽乡起义 ②在陈建立政权 ③楚汉之争 ④刘邦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⑤西汉建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①⑤④②③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内容的是(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重用汉族谋士王猛

③不许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④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鲜卑族服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  

A.金文       B.甲骨文        C.象形文字      D.楔形文字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是(  

A.长安 大秦      B.长安 阿拉伯      C.长安 安息    D.长安 印度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现代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为了纪念祖冲之在哪方

面的成就(  

A.天文        B.数学         C.地理        D.医学

 

二、问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图请回答:(6分)

满分5 manfen5.com

(1)图反映了哪一种原始人的生活场景?(2分)

(2)仔细观察此图,想象一下,他们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也可以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4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一人物是谁?(2分)他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2分)

(2)这个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请举例予以说明。(2分)

(3)你知道图二中的人物是谁吗?(2分)她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4)“一身归溯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这是刻在她墓碑上的一首诗。你知道“卫霍”指的是什么人吗?(2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泱泱中华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面对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5分)

(2)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名著的作者是谁?它的体例是什么?(4分)

(3)请任举两例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5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18分

材料一    司马迁,汉武帝时史官,42岁时开始编写《史记》。在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因得罪了汉武帝,获罪下狱,受了腐刑(宫刑)。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曾一度想一死了之,但他想起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事迹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并以极大的毅力完成了《史记》一书。

材料二    张衡,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除了发明地动仪以外,在科学方面还有许多成就。有人却讥笑他说:你能使机轮自转,木鸟自飞,为什么自己不能飞黄腾达当大官呢?张衡说:“我绝不会为了谋求高官厚禄而去奉承权贵。君子不怕官位不高,只怕品德低下;不以俸禄不多为羞,只以知识贫乏为耻。”

(1)古人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事迹还有很多。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4分)

(2)从司马迁和张衡的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6分)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3)材料中的“魏王”是何人?(2分)

(4)根据材料内容,说出“魏主”的姓应改为什么姓?(2分)

(5)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对“魏王”迁都的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