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 ) A.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我国境内的最早的人类 C.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D.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
2. 难度:简单 |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国古代远古人类中最早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的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能够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山顶洞人进步的是( ) ①用人工取火的方法生火烧烤②使用磨制的石器③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④已经从事原始农业生产⑤已经学会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 ) ①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② 会纺线织布 ③ 烧制陶器 ④ 拥有成熟的文字 钻孔石斧 纺轮 二鱼纹彩陶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 难度:简单 | |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含有“民主”色彩的是( ) A.私有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等级制
|
7.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炎帝、黄帝与蚩尤三个部落的发展演变历程,正确的一项是( )
|
8. 难度:简单 | |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工业文明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
9. 难度:简单 | |
下面关于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B.远古传说是完全可信的 D.远古传说中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
10. 难度:简单 | |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
11. 难度:简单 | |
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原因是( ) A.商朝建立时定都于殷 B.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D.“殷”字吉利
|
12. 难度:简单 | |
夏、商二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者没有治国经验 B.后期的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酷 C.不注意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所致
|
13. 难度:简单 | |
巨幅壁画《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已入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它反映的是3000多年前的哪一场面( )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商汤灭夏 C.周灭商 D.犬戎灭西
|
14. 难度:简单 | |
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B.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实质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D.结果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不属于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原因的是( ) A.“卧薪尝胆”积蓄力量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D.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一个大国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 A. 纸上谈兵—赵括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卧薪尝胆—吴王夫差 D.尊王攘夷—齐桓公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磨制石器 ② 打制石器 ③ 铁制工具 ④青铜工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
18. 难度:简单 | |
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9. 难度:简单 | |
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 ) A.秦国 B.赵国 C.楚国 D.燕国
|
20.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③处指的是( ) A.燕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是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不可能的是(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资本雄厚的大商人
|
22. 难度:简单 | |
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 A.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C.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 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
23. 难度:简单 | |
有一朋友声称自己家里收藏有以下文物,请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帮他鉴别一下,哪一件肯定是假的( ) A.战国诸侯国的刀形币 B.秦朝的五铢钱 C.汉代的画像砖 D.商朝的铜尊
|
24.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管辖区域是( ) A.五岭以南 B. 西南夷地区 C.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D. 海南岛
|
25. 难度:简单 | |
保存在日本的博物馆里“汉委奴国王”金印,一直被作为中日交往的历史见证。这枚金印是汉朝哪位皇帝赠予的(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光武帝 D.汉景帝
|
26. 难度:简单 | ||||||||||||||||||||||
(6分)史实材料与历史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
27. 难度:简单 | |
(12分)历史时空:追寻历史足迹,感受历史变迁,请根据下列信息填写史实。 (1)你来到距今约6000年的原始居民村落,看到他们有的正在制作彩陶,有的在用麻纺织麻布,中午他们邀请你到居住的房子里,端上种植的“”做的饭招待你。 (2)你来到公元前356年的咸阳郊外,看到人们用耕地,来到城门,发现一群人在看张贴的法令,原来这个国家正在进行。一位农夫面带笑容,努力多生产粮食和布帛,因为法令规定。另一位农夫到战场上奋力杀敌,而一位贵族非常生气,极为不满,原来法令规定。 (3)你来到东汉时期,见证了中外的交流,听说公元97年,曾派甘英出使,虽未成功,但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4)你来到秦朝,听说和吴广领导的起义失败后,领导一支起义军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率领一支起义军灭亡秦朝。
|
28. 难度:简单 | |
(12分)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1)观察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上图中A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你知道是当时的哪里吗?(2分)最早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是谁?(2分) (2)上图的C地区在西汉时叫什么?(2分)这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2分)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2分)
|
29. 难度:简单 | |
(20分)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如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政治篇】: 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材料三:据《汉书·诸侯王表》记载:西汉建立之初,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后来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1)材料一说明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2分)受封的主要是什么人?(2分) (2)据材料二判断为避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始皇高瞻远瞩地在地方管理制度上采取了什么创新制度?(2分)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的?(2分) 【经济篇】: 材料四: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4)材料四中的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的?(2分) 【思想篇】: 材料五:“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5)据材料五概括秦始皇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分)有何影响?(2分) (6)材料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2分)汉武帝采纳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总结】: (7)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他们实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