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西藏的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2. 难度:简单 | |
建国初期捍卫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独立,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
3. 难度:简单 | ||||||||||||||||||||||
观察下表,探寻数据背后的历史。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筑三村阶级结构的变动情况表(单位:人)
A.土地改革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建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
4.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在评价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时,说到:“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
5. 难度:简单 |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6. 难度:简单 | |
下图的新闻报道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时期 B.1958年“大跃进”时期 C.1966—1976年“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哪一事件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有关( ) A.“四五”运动 B.毛泽东逝世 C.“九一三”事件 D.“四人帮”被粉碎
|
8. 难度:简单 | |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文革”结束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9. 难度:中等 | |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哪次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王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 A.建国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
|
12. 难度:简单 | |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 )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
14. 难度:中等 | |
香港、澳门回归后,它们成为我国的( ) A.经济特区 B.少数民族自治区 C.特别行政区 D.经济开发区
|
15. 难度:中等 | |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
16. 难度:简单 | |
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为此,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
17. 难度:简单 | |
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演变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
|
18. 难度:简单 | |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B.是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 C.它的提出,开拓了中国的外交新局面 D.内容包括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
|
19. 难度:简单 | |
在下面年代尺中的第三个年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万隆会议召开
|
20.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席亚非会议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③重返联合国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中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籼型杂交水稻首次培育成功 ③中国第一颗导弹研制成功 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2. 难度:简单 | |
l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材料反映了( ) ①邓小平的果断决策 ②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 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④“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23. 难度:简单 | |
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 ) A.养老保险制度 B.“安居工程” C.医疗保险制度 D.就业制度
|
24.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的社会现象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25. 难度:中等 | |
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抗美援朝 B.大跃进 C.网上购物 D.红卫兵
|
26.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请完成下列空白。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 ,迈入了核大国行列。 (4)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
2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政府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材料四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995年1月30日) (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 (2)材料二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哪一伟大构想中体现出来? (3)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据材料四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
28. 难度:简单 | |||||||||
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下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为中国 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结合年代尺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年代尺完成下列表格。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后,写出两例探索中出现的模范人物。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写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成就各一例。 (4)中共十五大确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29. 难度:简单 | |
请把以下关键词组合起来,用80-120字的小短文叙述这一史实。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1971年 第26届 阿尔巴尼亚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
30.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 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2)材料二中,导致乙段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请谈谈你对“包”字的理解。据此,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开始在农村推行什么制度? (4)综合以上材料,国家制定或调整农业政策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